日前,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对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这对于成都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上,一群“新面孔”的出现,给会场带来一份特别的“科技感”——科创领军人才、科技企业“掌门人”、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科研院所及研发机构代表……30余位来自成都科技创新一线的特邀代表结合自身科技工作经验,为构筑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言献策。
会场内,“好建议”频出
会场外,“热议”不断
今天,我们一起听听TA们的声音——
谈转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陈俐娟
已有2款创新药物进入临床II期,将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陈俐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也是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她直言:“从科学家‘转身’做企业家,需要下定很大决心,我们想要‘游上岸’!”
“我们目前已有两款创新药物进入II期临床试验,将争取在三至五年内上市。”从教授到科学家再到科创企业的负责人,陈俐娟深知药品的研发到面市的艰难,在她看来,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要实现跨步冲刺“上市”的目标,关键在于成果转化,尚需要平台、资金等全方位支持。
“可喜的是,聚焦中试,全会出台了一系列可落地、可操作的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对于产品的未来,陈俐娟信心满满,“我们两个创新药物都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很有希望上市,也希望公司能在三至五年内登陆科创板。”
“全会出台了一系列可落地、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她提到,全会提出,要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缺失环节,重点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等平台,支持中试产业基地建设;建立中试平台申报备案制度,制定实施激励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支持政策,构建中试平台多元投入、市场运营、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这些政策有效解决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中航无人机副总工程师 邱世广
充分发挥链主作用,积极申报“中试平台”
在中航无人机副总工程师邱世广看来,中试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将外部的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成核心竞争力,填补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鸿沟,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此前,我就特别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内容,我们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如何将其高效精准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直是科创型公司的痛点和堵点。”
邱世广说,中航无人机作为链主企业,要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带动整个生态链、生态圈构建,在这个基础上,下一步,要结合成都出台的重要举措,积极申报“中试平台”,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宗福
加快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融合,加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制造载体园区
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宗福表示,无论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还是一名创业者,近年来对成都昂扬向上的创新发展态势感触很深,对成都特别是对四川天府新区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结合所在的行业,汪宗福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型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建设,科研人员和初创企业打破空间壁垒,‘楼上楼下’共事,更好实现科技和产业的对接;同时,加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制造载体园区,在加速推进‘工业上楼’的基础上,打造‘集约化生态产业创新’的专业小园区模式,围绕一个龙头企业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方向,打造一个特色园区,为以瞪羚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好的转化量产的要素供给,加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在天府新区转化落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打造天府新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发展模式。”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 胡艺凡
培育科创企业18家,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应用
“有可行的目标,也有具体的举措。对成都未来高质量发展,信心更足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胡艺凡激动地说道。
2016年3月,清华大学依托学校电机系优势,在成都落地成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这也是四川引进的第一个校地合作科研机构。今年3月,四川省与清华大学座谈会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随着《成都市人民政府 清华大学全面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成都市与清华大学将共同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校双方资源优势,在产学研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培育人才、智库咨询合作等5大方面推动市校协同创新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助力实现双方共同创新发展。
“截至上个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培育了科技创新企业18家,其中包括一家准独角兽企业,累计产值超过12亿元,吸纳就业近千人。”谈及下一步发展,胡艺凡表示:“我们还将继续与地方政府、企业,就共同紧密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商业化为目标,事先设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路径,通过控股和非控股的方式,创建并运营相关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应用。”
话创新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邓世海
加大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成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多作贡献
“本次市委全会的顺利召开,给成都市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做了全面的指导和政策的支持。我们卡诺普将继续加大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更多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方案,为成都市的智能制造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表示,作为成都本土孕育的一家高新技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卡诺普通过政府大力引导支持,推动创新平台发展落地,赋能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人才方面依托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及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持续输出行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从而推动卡诺普发展,卡诺普通过自主建设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已获得200余项有效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
提及未来发展,邓世海表示,卡诺普将深耕一般行业、汽车行业、电力电子行业,在延续焊接领域传统优势的同时,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年内将会推出20多款新产品,打造全品类工业机器人,契合国内企业生产需求,针对各行业进行定制化需求服务,奋力开拓国内汽车主机、汽车零部件、光伏、电子等新市场,抢占新赛道,致力于成为“中国机器人先锋”。
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睿睿
全力投入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服务机器人产业“弯道超车”
在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看来,此次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作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极大鼓舞了企业投入研发的信心,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动能。
“作为科技创新企业,接下来,我们将以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力投入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以技术优势为引领的全新服务机器人赛道,实现成都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弯道超车。”张睿睿说道。
图据:红星新闻、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锦观”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