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成都市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按照“八个清单”的要求,市科技局集众智汇众力,科学谋划创新资源图谱及创新资源清单,推动产业园区、创新主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支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助力产业链延展、价值链提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聚焦成都重点发力产业——
新型显示、高端医疗器械及创新药产业链
绘制技术创新图谱
编制高能级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顶尖科技创新人才3张创新资源清单
帮助区(市)县、园区
按图索骥、引优育强
是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驱动成都向制造强市跨越的有效途径
明晰关键环节,全面梳理产业链
理清主要脉络
确定我市重点发展
和高度关注的领域方向
三大产业链梳理成果如下
新型显示产业链上游为材料和设备,中游为面板和激光系统,下游为终端应用。
创新药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制药设备,中游为生物制品、小分子药物、中药及外包服务,下游为医疗机构及流通企业。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为医用原材料、零部件与设备,中游为体外诊断、生物材料、医疗人工智能、核医疗、血液透析与医学影像,下游为医疗机构与流通企业。
摸清创新家底,四维度看创新链
调研创新需求、对接创新资源
识别创新成果、甄选创新主体
成都看点如下
从创新需求看——
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链技术共征集创新需求12条,分布在关键材料和主要设备2个环节/领域。
成都市创新药产业链技术共征集创新需求15条,其中上游1条、中游14条。
成都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共征集技术创新需求24条,其中上游13条,中游11条。
从创新资源看——
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链拥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拥有顶尖科技创新人才7名。
成都市创新药产业链拥有高能级研发平台15家,如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家,如依托于成都丽凯手性技术有限公司的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顶尖科技创新人才7名。
成都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拥有高能级研发平台5家,如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如依托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四川省精准医学应用工程实验室;拥有顶尖科技创新人才20名,主要集聚在产业链上游和中游。
从创新成果看——
在已掌握的有效发明专利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对应创新需求,识别出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成果213件;识别出成都市创新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成果199件;识别出成都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成果204件。
从创新主体看——
在新型显示产业链,成都有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等5家创新主体入围相应领域全国前20强行列。
在创新药产业链,成都有四川大学、成都冠禹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伊诺达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8家在蓉创新主体入围对应领域全国前20强行列。
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成都有四川大学、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创新主体入围对应领域全国前20强行列。
固强补弱,综合研判创新能级
创新能级
用以综合研判创新链与产业链的
融合程度和创新能力
以星级表示,最高五颗星
新型显示方面——
上游的“激光显示”主要设备创新能级为5颗星,“OLED”关键材料为4颗星,是需要固链延链的环节;“LCD”关键材料、“OLED”主要设备创新能级均为3颗星,“MiniLED/MicroLED”关键材料、“激光显示”关键材料、“LCD”主要设备、“MiniLED/MicroLED”主要设备创新能级均为2颗星,亟待强链补链。
中游的“LCD”制造、“OLED”制造均为3颗星,“MiniLED/MicroLED”制造、“激光显示”制造均为2颗星,亟待强链补链。
下游的“终端应用”创新能级为3颗星,亟待强链补链。
创新药方面——
上游的“原材料”“制药设备”创新能级均为4颗星,需固链延链。
中游的“小分子药”创新能级为4颗星,需固链延链;“生物制品”“中药”创新能级均为3颗星,“外包服务”2颗星,亟待强链补链。
下游的医疗机构及流通企业创新能级为2颗星,亟待强链补链。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
上游的“医用原材料”创新能级为5颗星,“设备”创新能级为4颗星,需固链延链;“零部件”创新能级为3颗星,需强链补链。
中游的“生物材料”创新能级为5颗星,“体外诊断”“医疗人工智能”创新能级均为4颗星,需固链延链;“血液透析”创新能级为3颗星,“医学影像”创新能级为2颗星, “核医疗”创新能级为1颗星,需强链补链延链。
下游的“医疗机构”创新能级为3颗星,“流通企业”创新能级为2颗星,需强链补链。
新鲜资讯不止于此,具体的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都有哪些?它们的研发方向和主要成效又是什么?
长按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图谱和清单吧↓↓↓
部分图据:成都日报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