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看!物种之间的“智慧传递”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9| 浏览:5090次


你想知道生命演化的奥秘吗?

你想知道人类及其近亲演化的历史吗?

你想知道古人类有哪些吗?

当生命科学“遇上”高中生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11月7日,“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活动走进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来自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毛康珊教授带来主题为“物种之间的‘智慧传递’”的科普讲座,结合相关案例,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内容丰富的图片,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命科学的“科普盛宴”,并带着他们回顾人类演化的历史,探寻“古人类的奥秘”。


据悉,本次活动除川师大附中150余名高中学生参加讲座外,还进行了线上全程直播,吸引了100万余人次观看。


打开生命科学“窗口”

用科学家精神激励学子崇尚科学

“大家知道这些人是谁吗?”“屠呦呦教授”“莫言先生”……讲座刚开始,大屏幕上便出现了11位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华人学者和作家,同学们热情地与毛康珊教授互动着,“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毛康珊教授给同学们详细地讲述了青蒿素联合疗法的科学原理以及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研究成果已经拯救了数十亿条宝贵的生命,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


今年10月,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权威斯万特·帕博因其对古人类DNA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本次“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活动便是由毛康珊教授对该获奖内容进行全方位地解读,介绍古DNA研究发现的古人类与现代人类祖先的遗传物质传递和生存智慧传递,并进一步介绍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杂交渐渗与水平基因转移等跨物种智慧传递现象。

古基因组学、杂交渐渗、水平基因转移……有关生命科学复杂、晦涩的专有名词和科学知识在这场讲座上变得通俗易懂、明白易晓。这主要是得益于毛康珊教授对主题的讲述在富有深度和价值的同时,又结合了生动有趣的比喻和案例。


“我们讲诺贝尔奖,其实是想通过科学家精神来激励同学们在未来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毛康珊教授说,生命是这个宇宙中最复杂、最美丽的现象之一,生命科学还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等着未来的科学家们去探索与发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讲座可以为同学们播下一粒创新的种子,让正身处学生阶段的他们对生命科学更加感兴趣,并启发他们去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科普负责人邹方东教授,也是今年新命名的科普基地——“细胞增殖与癌变”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的负责人,在他看来,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奖内容以及顶级科学家的创新能力与坚毅品质,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弘扬科学家精神。


重走人类演化的“时光隧道”

埋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哪个更像人类?”毛康珊教授一边指向屏幕上的图片,一边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解差异。“这两种猩猩都是人类的近亲,和人类共同属于人族。”听到这里,同学们开始仔细观察猩猩们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


人类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在人类演化历史上,直立人、海德堡人和现代人曾多次走出非洲,毛康珊教授通过分别列举现代人群母系遗传线粒体DNA序列的证据与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DNA序列的证据,来佐证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迁徙路线。随后,毛康珊教授详细的讲述了斯万特·帕博所开创的人类古基因组学领域的相关科学知识以及物种间通过基因传递生存智慧的各种案例。

“黑猩猩为什么最终没能进化成人类?”“人类为什么有不同种族?”“杂交渐渗与生殖隔离相冲突吗?”“生命科学未来将如何发展?”……在讲座的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现场的气氛逐渐推向高潮,毛康珊教授也耐心细致的一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毛教授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特别是在人类起源与进化方面,不同人种的古人类所拥有的生存智慧可以通过杂交渐渗传递给下一代。”听完讲座后,川师大附中张同学觉得可以通过基因传递,实现“生存智慧的传递”,简直太奇妙了。


“这次的讲座为我打开了生命科学启蒙的‘大门’。”一直对生物学极为感兴趣的江同学如是说,“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比较简略,无法较全面地了解生命科学,通过毛教授的讲座,我才知道生命科学研究如此的有趣。”


据介绍,“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活动接下来还将走进更多学校,为青年学生们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让他们以顶级科学家为榜样,学习科学家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