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
全力以赴拼经济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成都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在这个夏末
成都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
最严峻的高温灾害性天气
这也让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业生产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何科学保生产?
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
成都广大科技特派员快速行动起来
为农业生产“把脉开方”
多措并举帮助农民减少损失
↓↓↓
打响水稻“保卫战”
“战高温”不如“防高温”
当下,正值水稻抽穗、扬花及灌浆期,此时的水稻对温度和水分极为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C,但持续的高温,成为水稻正常生长的“拦路虎”——高温会造成有效穗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和空秕粒率升高,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其中,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的损失最为严重。
对此,成都市科技特派员吕世华为水稻种植户“支招”——
灌溉要讲“科学”。在有水源及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及时灌溉让田间保持4-6cm的水层,而在水源条件较差或者水源有限的地区应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则,优先保障轻度受旱田和中度受旱田,已经遭受严重缺水的田块应放弃灌溉。最好在晚上9点后到次日早上9点前灌溉;
后期要加“营养”。对于处于不同时期的水稻,要分门别类地加强养分管理,增强水稻对高温缺水的忍耐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及时防治病虫害。高温灾害容易带来病虫害高发,要特别关注水稻稻飞虱、稻瘟病和稻曲病,根据病虫害测报,及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病虫害。
“对于基本绝收的田块,乡亲们一定要做好取舍,及时改种短生育期的蔬菜、鲜食大豆、鲜食秋玉米以及秋马铃薯等旱粮作物,尽快做好改种准备。”吕世华特别提醒道。
防灾减灾,还需未雨绸缪。作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吕世华多年来致力于“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研究,“这项技术从2003年以来,在省内外不同地区已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抗旱效果,应予以大力推广,同时,也可以适时采用具有抗旱效果的新品种,实现‘战高温’不如‘防高温’。”
“把脉”蔬菜种植
多措并举“保秋收”
在简阳石王村,不少蔬菜种植户心里有些着急——种植的辣椒眼看就要丰收上市,在最后关头却遭遇严重的高温、缺水。温度超过35℃,绝大部分蔬菜开花都会受到影响,超过40℃,不少蔬菜就会停止生长……时间紧迫,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恐怕这段时间来的辛苦劳作最后会“一场空”。
为了保收,种植户们向对口帮扶村里蔬菜种植的科技特派员万群发出“求助”信息。而此时,万群正好已准备好相关技术资料,计划发给大家。一来一往,微信、QQ的消息弹窗不断闪烁。
对当地蔬菜种植情况十分熟悉的万群,在了解最新情况后,迅速根据蔬菜生长的发育阶段,指导种植户分门别类地给予应对措施——
对于处于苗期的蔬菜,可以在上午10:30到下午3:30的时间内,打开遮阳网,开启风机湿帘降温,如果有喷雾装置的,可在早上或傍晚喷雾降温,同时要勤浇水,保证基质湿润,提高幼苗抗高温能力,但在下午4点以后最好把遮阳网打开,避免光照不足引起幼苗徒长;
对于处于生长旺盛期的蔬菜,如果是在大棚内,要迅速揭开大棚膜,并在棚架上覆盖上遮阳网,同时,在清晨8点左右、下午6点左右,可以采用滴灌方式浇水降温,同时可以适当在水里加点氨基酸或腐殖酸肥料、碧护等,增加蔬菜的抗热能力,有喷灌设施的可在早上或傍晚打开喷灌降温;
而对于处于生长中后期的蔬菜,可及时将植株清理出大棚,棚内浇透水,覆盖白色地膜,密闭大棚,高温焖棚消毒,为秋冬季蔬菜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加强病害防治。高温时节,蔬菜病虫害也多了,在喷水的同时,可以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低毒农药预防病害的发生。
“大家辛辛苦苦劳作一季十分不容易,我们有技术、有办法,可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万群介绍,接下来,还将持续对接种植户,多措并举帮助大家减少蔬菜因高温损失。
连接600余人
辐射3000余亩土地
启动果园“应急管理”
8月20日晚8点,一次特别的应急培训会在线上微信群里举行。这是蒲江县科技特派团副团长、蒲江县鹤山果品协会会长左楷对对口帮扶的蒲江县残疾人举行的一次线上培训会,本次的主题就是“高温下果园的应急管理”。
7月以来,高温已经持续一个多月,蒲江县以柑橘、猕猴桃、茶叶为主的三大产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果园已经出现了叶片萎焉、果实发黄、甚至树体死亡的现象。
农业科技如何助力?
左楷在群里细致地进行了讲解——要节水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可以通过树盘覆盖,提高保水能力;推进合理修剪,对过密树体的部分枝条叶面进行剪除来减少水分蒸发。
“左老师,灌溉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么?”“左老师,灌溉后怎么能提高果园的保水能力呢?”线上培训会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微信群里信息不断更新……
左楷耐心地一一给予了回答——
“在灌溉时,一定注意不可以高温灌水,最佳灌水时间是夜间或凌晨开始。同时,建议采用点灌的方式,灌水时在滴水线附近找几个点灌透即可,每亩地用水建议每次3000-5000公斤,灌水时还可以加入少量黄腐酸。”
“在高温缺水时期,生草栽培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最佳的方法;草量不足的果园可以灌水后及时覆盖秸秆、薄膜、防草布等提高果园的保水能力。”
在培训最后,左楷还耐心叮嘱:“高温时期,大家切勿进行除草作业,非必要情况尽量不要用农药,特别是乳油类农药。”
事实上,对于这两个特殊群体组成的微信群,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左楷格外“上心”,每个月都会在群里进行2次以上的当季柑橘、猕猴桃技术管理培训,“这两个微信群可以连接600多人,辐射3000余亩土地,以这样的方式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我觉得十分有意义。”
提水位、增氧量
水产专家“出谋划策”
连续多日,成都最高气温都出现在简阳,这也对当地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据了解,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而成都养殖的多为常温鱼类,最适温度在32℃以内,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已让简阳多地池塘出现鱼停食、生病甚至大量死亡等现象。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陈霞和唐洪立即行动,快速为简阳的水产养殖户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建议书——
一要保持高水位、稳定好水质,二要科学正确投喂饲料、稳料或减料,三要遮荫降温,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浮板或直接栽种水生植物,面积不超过30%水面,还可以在部分池塘位置搭遮阳网降温。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两位专家细心地附上具体操作步骤:
有条件加注新水的池塘,可以利用上午时间向池塘中加注新水,提高水位,每天加注新水15-20厘米,尽量保持池塘最高水位(可以通过溢水口外排表层水体);无条件加注新水的池塘要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常开增氧机,保证上下水体对流,不出现局部水温过高,采用底质改良剂和水质调节剂保证良好水质。
而在高温天气下,鱼类采食量大幅降低,往往会出现厌食现象,对此,两位专家建议要降低投喂量,日投喂量控制在全池鱼原来投喂量的70%以内;以七成饱、15-30分钟吃完为宜,投料区保证足够溶氧,如遇突变天气,池塘容易出现缺氧,要及时开启增氧机。
“总结起来,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户务必要做到提水位、增氧量、降温度、减喂食……”陈霞表示,有增有减,利用科学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大家的损失。
图据:受访者供图、绿色蒲江(ID:lvsepujiang)等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