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7102次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开栏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

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成都始终坚定

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五年来

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39位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15个

高新技术企业达7821家

……

创新进阶

成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在全市上下

以新思想引领、新理念导航

迈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即将召开

在前行的征途之中

我们试图以5年为刻度

寻找成都科技创新的剖面

寻找这座城市的

创新“源”动力

创新“硬”实力

创新“蓉”活力

为新时代鼓劲

为新征程加油

成都,创新驱动向未来!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首期

我们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看成都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持续进阶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成都城南,兴隆湖畔,湖心生态成势、湖畔创新成林的城市画卷已然呈现——

环湖而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云从科技、商汤科技、华为鲲鹏……一大批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标识映入眼帘。再向远方望去,成都超算中心硕大的蓝色立方体建筑格外醒目,一条名为群贤街的道路不久前刚刚迎来了新“住户”——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不远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正加紧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预计将于今年9月开学。更远处,形似莲花的独角兽岛启动区静静伫立……这里是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成都科学城。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从0到1,从无到有,众多顶尖科技平台、科技企业加速入驻,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加快成型起势。

时光闪回。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那之后,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为两地目标。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从“路线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根植于成都这片沃土上的创新路径,早已开始谋划。如今,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创新布局和主体功能初步形成,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天府实验室聚焦3大领域、4个方向组建,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已揭牌运行,年内还将挂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开工……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已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打造创新策源地,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科学城以科学为名、因创新而兴。日新月异的西部(成都)科学城,正成为提升城市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名片”!

策源力,“源”动力

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撬动未来发展的有力杠杆。

5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国之重器”、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蓉城大地“拔节生长”——

填补西部空白的成都超算中心建成,并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超算中心;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两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成都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2家,实现成都13年来国重实验室零增长突破;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成都启用,这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综合集成度最高、装备最先进、高度开放共享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图据:四川大学(ID:scuweixin)

电磁驱动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数据在加速裂变。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指标持续向好——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15家;技术合同登记额达1228亿元,增速6.6%;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85.66亿元,增长20.7%。

一个个大科学装置加速布局,一批批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建设,为成都科技创新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从点到面的突破夯实基础。

新格局,新动能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新征程上,科技创新策源引擎如何持续做强?成都已做好谋划。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在今年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加快建设战略科技力量是成都提出的两大抓手之一。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成都将——

● 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强化西部(成都)科学城顶层设计,配合科技部制定国家层面的《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编制出台西部(成都)科学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专项支持政策等文件;依托成都科学城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创新转化协同机制,探索构建跨区域的税收分成、指标考核等机制,推动建立“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的“1到N”创新转化协同模式。

● 全面运行天府实验室。年内挂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加快建设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围绕财政、土地、税收、人才、金融等方面,制定出台天府实验室专项支持政策,试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探索实施科研人员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和科研容错免责机制,深化科研经费使用“包干+负面清单”制。

● 推动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重组试点。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在优势领域争取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 进一步加快争取“国字号”平台布局。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研究编制《成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成都正阔步向前……

创新向未来|创新“源”动力 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根深才能叶茂

源远才能流长

中国西部

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正“呼之欲出”!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