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科技一线|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④ 国科大成都学院今年9月开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5| 浏览:6981次

春节以来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

已经迎来三位“新朋友”:

成都分院机关、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而在他们的旁边,这条含“科”量极高的路上,占地500余亩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简称“国科大成都学院”),也进入了收尾工作。

以淡黄色为基调,散发着“科技”魅力的环形建筑群教学楼,高大整洁的宿舍楼紧邻在旁。这所高校,将在今年9月迎来新园区的第一批学生。一座公园之校、科技之园,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拔地而起、盛装呈现。

据了解,国科大成都学院将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打造相关学科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前沿技术研究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追求“小而精”模式

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

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天府新区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8月,国科大成都学院建设项目在天府新区启动。

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一期建设规模260亩地,包括综合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楼等基础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此外,二期规划用地200余亩,作为中科院承担的大科学装置及前沿引领技术重大科研平台用地。”

“从人数来看,成都学院人员不算多,我们追求‘小而精’的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陈锋说,国科大成都学院将依托中科院成都分院,根据国家发展、地方战略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相关学科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前沿技术研究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遵循科教融合理念

打造集创新、学术、生态一体的丰富之院

据了解,到2030年,学生总体规模将达到3000人。同时,国科大成都学院将形成一支由国际顶尖科学家领衔的师资队伍,成为学科与办学特色鲜明、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的国际一流的高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国科大成都学院副院长董微介绍,国科大成都学院以国际视野进行顶层设计,包含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新技术企业等要素的聚集,与成都分院科研机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承担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等共同为成渝科创中心、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并按照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努力将国科大成都学院建设成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撑、助推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探索科教融合的新机制,打造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引领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的重要高地。

建成之后,国科大成都学院将以组织实施教学和科研为核心,遵循科教融合理念,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资源,更聚焦成都重大战略需求。

践行公园城市理念

打造校园空间范式

谈到与原校区有哪里不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教育处处长胡鹏说:“在这里,学生可以更加注重综合发展,‘巨型环院’‘学科方园’的建筑组合,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在科研之余 更加注重人文综合等方面的发展。与之前有区别的是,现在的学院是一所集创新、学术、生态之一体的丰富之院。”

据了解,该校园建筑群进退组合及天际线设计,从宏观上顺应新区丘区层峦叠嶂的意向感受,“巨型环院”“学科方园”“楼栋边庭”等手法多层次体现“院”主题,营造人民、学术、生态之院的丰富感受。

南北校区设置大型公共绿廊,强化环形公共步道,与鹿溪河沿线景观形成30米带状绿色生态环,校园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周边公共配套、自然环境等资源,最大限度释放城市空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贯穿公园城市理念,打造了生态、宜居、舒适的校园空间范式。

未来,国科大成都学院将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与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各单位开展全面科研合作,学院的教师及培养的学生可直接参与到各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重大任务,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实际运行中。

国科大成都学院作为连接中国科学院、西部(成都)科学城域内其他创新要素和优势资源的核心纽带,下一步,学院将与邻近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以支撑大科学装置群为核心、汇聚全球高水平科教团队,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及天府实验室建设提供全面支撑。

今年9月

焕然一新的国科大成都学院

将正式扬帆起航

为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注入更多创新源动力

让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综合:成都日报、天府发布(ID:tianfufabu)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