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勇立潮头向未来! 创新驱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15| 浏览:7141次

昨日(2月10日)

中国政府网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建设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

同意成都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站上了新的起点


就在4年前的今天,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自此,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理念,从成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年来,成都砥砺前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增长8.6%,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成绩耀眼,活力无限。创新潮涌成都,正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能……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2月7日,虎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一大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研究室中,红绿指示灯不断闪烁,科研人员紧盯眼前的显示屏,尖端无人机、混合动力飞机发动机、无人机专用控制设备等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自落户成都,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已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的多个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同时展开研究。研究院近几年的发展,也见证了成都不断增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努力构建科技创新“蓄能—释能—赋能”的引力场域,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从集聚中科院、中国联通等科技创新“国家队”,到拓展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高校“朋友圈”;从布局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大装置”,到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5个……成都以坚定的步履,跑出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如今,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加快成型起势,核心区域已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2022年,天府锦城实验室和天府绛溪实验室也将挂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格局正逐步起势。

这一过程中,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以及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也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成都给予我们的支持,给了我们留下来安心搞科研的决心,工作生活在这里‘幸福感’满满。”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恒道出了科研人员以及众多科技企业落地成都的重要原因。


创新协同

科技创新舞动“双城”

日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其中,共建科技创新中心是重点任务,30个项目计划投资约750亿元,透露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就在2021年12月17日至18日,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重庆市考察学习交流。考察期间,重庆市与成都市签署了“1+5”合作协议。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加强双核创新联动推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重要内容,两地科技协同合作将再上“新台阶”。


事实上,自2020年中央发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动员令后,成都、重庆相向而行,成渝科技创新协同合作的多项工作已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在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12家高新区,还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此外,3所在蓉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已开展科技合作项目22项,数模码、耐视特等成都科技企业与重庆大学等在渝高校院所联合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车模具快速设计软件”等一批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及重点新产品研发项目。

数据显示,川渝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高标准共建西部科学城,推动川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54.5亿元,其中双核涉及项目31个,总投资949.5亿元。


“两地将发挥各自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凝聚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同时,在人才引育、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两地将携手展开进一步合作。”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推动成渝两地科技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成渝一直在加速相向而行。目前,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已初步形成合作思路。


创新潮涌

跨越式发展走向未来

时间拨回到去年12月6日。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至此,成都A股上市公司数量成功突破100家大关,成为全国第10个上市公司总数超过百家的城市。

2021年对成都而言,是资本市场上的丰收之年。数据显示,成都上市企业数量及募资额均增长一倍多,双双跃居全国第7。从上市企业的类型来看,科技是主打名片。


科技属性增强的同时,成都上市公司也是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布局,既有行业大龙头企业,又有专精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这背后是成都不断完善科创企业成长培育机制,以及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的努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成都正在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核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以催生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激活创新活力。

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成都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21个,突破纳米孔基因测序等核心技术100项,成功研制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高端装备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视觉终端专用芯片实现量产。

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成都为科技企业引金融“活水”。仅2021年,“科创贷”新放贷款1903笔、金额61.55亿元,增长40.34%、60.99%。“科创投”子基金群总规模达到45.06亿元,投资项目186个。“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78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全年实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16家,增长16.3%;技术合同登记金额预计超1220亿元,增幅超6.5%;新增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11家、总数位居西部城市第一。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其脚下根植的“创新土壤”,这是一个城市与企业“双赢”的故事。正如观想科技董事长魏强所说,成都给了企业最好的成长环境,“不管以后发展多大,但是根永远在成都。”

部分综合:成都日报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