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次!
这是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创新 被提及的次数
创新,频频出现的背后
是一座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
不断凝聚的向上力量——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
成都聚焦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动力源牵引更加强劲!
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推出
“两会关注·科创关键词 ”系列报道
聚焦城市创新发展一线
直击城市创新发展实效
聆听“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好声音”
从“两会”科创热词中
展望一个创新新成都!
首期
我们聚焦——创新策源
● 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成都将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入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建设;
● 争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网络安全、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 挂牌运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
● 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推动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超前布局。
镜头·聚焦
岁末年初,好消息不断传来——日前,位于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一座公园之校、科技之园在成都科学城拔地而起、盛装呈现。
据了解,未来1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3000人,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学院,以进一步支撑成都市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如今,在成都科学城,大院大所、行业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大装置、大平台、大机构、大团队加快布局。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中的关键“一核”,成都科学城正打造创新策源高地和科研主阵地。
就在2021年12月23日,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科学城举行了成都分院新园区入住启动仪式,预计未来3到5年,将集聚上万名高端人才。
“我们将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职责,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为国家创新策源地,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高端人才聚集地,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王嘉图在启动仪式上表示。
中科院光电所所长罗先刚院士也直言,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的布局建设和投入使用,为系统各研究所创新发展和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发展机会,“作为成都科学城早期的建设者和体验者,我们将不忘报国初心,肩负建设科技强国使命,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占地35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新园区,中科院成都分院发展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全景·速览
院所和高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动力源”。科研资源处于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的成都,城市创新版图之中聚集了60余所高等院校和一大批科研院所,构成了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最强“基本盘”。
加快高能级平台体系建设,成都还在不断“加码”——
去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挂牌。天府实验室作为四川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短短半年多时间,已从“零的突破”变为“组团出道”——2021年,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和天府永兴实验室陆续挂牌;今年,天府锦城实验室和天府绛溪实验室也将挂牌。
不止于此。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成型起势——核心区域已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开工;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5个……
这样的速度,正是成都城市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切片。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蓉城大地盎然生长,正成为成都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乘势而上
如何发挥好科技创新平台作用?
各方创新主体
如何推动城市创新策源能力提升?
成都市“两会”上
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加速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及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
市人大代表、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王泽平
近年来,成都城市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有目共睹: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投入使用、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也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王泽平直言,当下创新已不单单是聚焦于产品自身的创新,还延伸到管理创新和产品实现过程的创新,是一个由点及线及面的创新体系的建立,背后离不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本质都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以我们公司所在的机械制造业来说,正加快数字化转型。”王泽平表示,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现代信息化网络、数据中心加快建设,都是为创新发展蓄力,为未来创新发展筑牢“根基”,“在这场创新变革中,我们要抢占先机,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通过资源融合和技术融合,加速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及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在新发展背景下,迈向国内‘第一梯队’。”
以长远眼光评价其重要性
市政协委员、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科技发展处处长 汪向阳
对于以成都超算中心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蓉落地,汪向阳认为,这对于提升城市创新策源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前,我国超算中心基本分布在沿海地区,成都科教资源丰富,建设自己的超算中心十分有必要。但要真正用好如超算中心这样的科技创新平台,还要注意应用的行业场景与特点,让超算中心真正发挥它的算力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研究领域,应注重保密性要求。”
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中物院作为“国家队”,在成都也布局建设了中物院银河·596科技园,落地了多个大科学装置与研究平台,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目前,中物院在成都科学城也正加快大科学装置布局。在汪向阳看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有的放矢,同时应拉长时间周期,以长远眼光评价其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中发挥的作用。
汪向阳还注意到,在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大力发展中试研发孵化平台”,他认为这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中试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成熟产品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引导作用,让更多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