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
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1月17日,四川进入“两会”时间
科技创新再度成为两会关注热点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
成都交上了怎样的科技创新答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也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
更是成都“高质量发展攻坚年”
这一年,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2家
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30家
这一年,城市创新动能澎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7800家
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16家
这一年,城市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在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排名中
成都排名全球第39位,较上年提升8位
……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
成都正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看谋篇布局
成都重庆签署“5+1”合作协议
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先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城市,成都、重庆加快科技协同合作,两地正越走越近。
就在2021年12月17日至18日,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重庆市考察学习交流。考察期间,重庆市与成都市签署了“1+5”合作协议。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加强双核创新联动推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是重要内容,两地科技协同合作将再上“新台阶”。
事实上,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21年7月,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这既是成都如何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版图中,谋得一席的“宣言书”,也是成都统筹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线图”;
2021年10月1日,《成都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这是首次以立法保障科创中心建设,为今后一个时期成都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指引遵循;
……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编制《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部署成都新时期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重要举措。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创新,正成为引领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看创新支撑
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成势
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高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承担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城市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引擎。
2021年底,天府实验室建设再迎新进展——在天府海创园内,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天府永兴实验室以“碳中和+”为核心,是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核心平台,承担着解决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重要职责。这也是继2021年6月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揭牌后,天府实验室体系再添新成员。
紧锣密鼓推进天府实验室建设,是成都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一大批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正在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成渝地区高水平创新活动。
创新策源能力的不断加强,还体现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上——
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成型起势,核心区域已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
2020年9月正式建成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2021年被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开工;
电磁驱动聚变、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等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
随着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蓉城大地盎然生长,将为成都科技创新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从点到面的突破夯实创新基础。
看技术攻关
22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就在成都研发攻关。
时间回到2021年1月13日。在位于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原创技术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启用,设计时速大于600公里,这标志着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从无到有的突破,具备了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
过去一年,成都持续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成都启动,该设施能显著提升我国转化医学研究自主创新能力,将生物治疗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缩短30-50%,未来5-10年内,将支撑50-100个自主创新研发的候选生物治疗产品实现转化。
一大批原创成果喷薄而出。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都科技战线再传捷报:共有22个项目上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减少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背景下,获奖数量在同类城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攻关。2021年,成都首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场景建设榜单”和“大气污染物技术治理榜单”共7个具体榜单,榜单金额达2700万元。
面向未来前瞻布局未来赛道。成都主动开展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分析,前瞻布局15个未来新赛道,培育城市先发优势。
看创新动能
全年高企数量有望突破7800家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聚焦AI客服机器人的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接待成交总转化额达277亿元,服务总人数1.67亿,这相当于“双十一”期间,每5个网购人当中就有1个人和晓多科技机器人聊过天。
作为扎根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晓多科技创始人、CEO江岭直言,在成都得到了许多来自政府的支持,比如,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晓多科技获得了成都市企业研发费用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及其他专项科研资金支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事实上,在成都,正有越来越多的“晓多”们加速成长——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78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16家,增长16.3%;技术合同登记金额预计超1220亿元,增幅超6.5%。
成都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15家,位居西部城市第一。
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持续的“加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成都正在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核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并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引领。2021年,成都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培训45场,培训企业超过4600家。
看创新生态
“科创通”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点赞
城市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一座城市本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区域经济的活跃度。
2021年12月6日,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想科技”)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标志着成都A股上市公司数量成功突破100家大关。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0家A股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也是成都市科技创业天使引导基金投资项目中又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投资企业。在观想科技“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创投”“科创贷”的接力支持,从2019年至今,观想科技累计共获得了3000万元的科创贷!
回顾观想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根植”的“创新土壤”,打造具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由市科技局打造的“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被创业者亲切的称为科技版的“天猫商城”。去年11月,“科创通”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2021年,“科创贷”新放贷款1903笔、金额61.55亿元,增长40.34%、60.99%。“科创投”子基金群总规模达到45.06亿元,投资项目186个。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上市的成都企业,全都得到过“科创通”的支持。
不仅如此,成都创新创业“热带雨林”态势初显,过去一年,累计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68家,面积762万平方米,建成高品质科创空间超1100万平方米。
持续打造“双创”升级版,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校企双进”等各类双创赛会活动超400场,推动国际国内优质创新资源与我市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一组组数据,成为成都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创新环境的生动注脚。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这是一座创新潮涌、动能澎湃的城市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新的一年
在新的百年历史坐标体系中
成都,已向着新的赶考之路再出发
书写更加精彩的创新答卷……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