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敲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走进天府七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8| 浏览:7013次

对于无辣不欢的四川人来说

为什么火锅一定要配油碟?

又为什么“火锅+豆奶”是绝配?

……

你知道么

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的知识

这些问题通通可以“迎刃而解”!


      12月14日,“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活动走进天府七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东教授带来“用身体感知世界——漫谈202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科普讲座,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微观细胞世界。


除了线下170余名天府七中的学生参加讲座外,本次活动还进行了线上全程直播,吸引了141万余人次观看。

敲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走进天府七中

(图据:天府第七中学 )

生动又有趣 一场科普讲座打开生命科学新世界


众所周知,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这些感知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工作的?这背后的原理一直是世界前沿的研究领域。


202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两位科学家,即是表彰他们在人类感知疼痛和温度的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让人类得以了解热、冷和外力接触是如何启动神经脉冲,使我们能够感知和适应周围的世界。

敲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走进天府七中


在讲座现场,邓东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从日常生活中与“吃火锅”相关的小妙招讲到我们的五种感官,从神经元作用讲到通道蛋白、受体蛋白的研究,谈起细胞、分子的微观世界,邓东教授如数家珍。


邓东教授是清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一直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从2016年起,我成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一直研究跨膜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重要过程的分子机理,这对药物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邓东教授看来,基础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上游”,只有打好根基,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好创新性的应用研发。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筑起科技创新的大厦,还须打牢全民科学素养的地基。“科普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既可以让他们领略科学的魅力,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邓东教授表示,进行科普知识分享,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也十分有意义,“一方面,这是一个可以回顾自己科研内容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少青少年‘大开脑洞’的奇思妙想可能会给科研工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敲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走进天府七中


“因此,推动科普讲座进校园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本人十分荣幸,也十分乐意参与到类似的科普讲座活动中,让更多人可以领略生命科学的魅力。”邓东教授说道。


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点亮创新的梦想


“邓教授,这两位诺贝尔获奖者他们的研究发现是否会有一些偶然性呢?”“邓教授,专注于细胞微观世界的研究,这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变身邓东教授的“迷弟”“迷妹”,争相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获得了邓东教授耐心细致的解答。

敲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走进天府七中


小陈是参加此次讲座的学生之一,平时尤其喜爱学习化学学科。“通过邓教授的讲解,我对我们人体的5个感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知识的大门。”小陈兴奋地表示,自己平时就很喜欢动手参与各类科学实验,“正所谓‘有了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在各学科领域里大胆尝试,不断探索。”


“以前我觉得诺贝尔奖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今天听了邓教授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还学到了不少生活小妙招!”同样参加了讲座的小杨笑称,今天才知道原来油可以溶解辣椒素,以后再吃火锅时一定会打上满满的一碗油,“我的爸爸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平时也会去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我也很佩服他。未来,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科普宣传员,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

敲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走进天府七中


在此次讲座最后,邓东教授也给予同学们鼓励,“学习是提升自己的唯一途径。我们每天接受的知识可能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但只有无数的水滴才能汇成海洋。在青少年阶段,希望大家可以尽可能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为未来更专更细的领域研究打下基础。”


据了解,“诺贝尔奖解读中学行”接下来还将走进更多学校,为青年学生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点亮他们的创新梦想。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