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8| 浏览:6996次

在天府海创园二号地块

西部(成都)科学城的石碑格外醒目

马路另一边的大楼外侧

天府实验室几个字与石碑隔街相对

……

这里是西部(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区

前不久才正式启用的

天府新区鲲鹏生态人才培养暨认证基地

(以下称“鲲鹏人才基地”)

也是全国“首个”

以鲲鹏命名的人才培养和认证基地

正坐落于此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作为提升城市科技创新

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平台正带来

高端创新资源的加速聚集

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育人才、引资源、建平台

……

成都,正加快推动一个个

高能级创新平台在蓉落地生根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镜头1

创新培养模式

为ICT产业“孵化”多层次人才

走进鲲鹏人才基地

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雪白”

蓝色字样宛如青花瓷瓶上的花纹

“镶嵌”在墙上

基地内没有直角线

全部采用了圆弧型的设计

在白与暖黄色的灯光照射下

整个区域宛如一个“太空舱”

充满科技感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作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鲲鹏人才基地,整个2000平方米的基地中,包括了9间学员教室,可容纳400余名学员同时上课。2021年,鲲鹏人才基地依托全权运营方四川讯方公司,已经培训人员达7530人次,其中已获得华为、红帽、甲骨文、CISP、PMP等ICT和管理类认证1611人次,获得华为高级认证30人次。今年6月份,全球首张华为HCIE-Security v2.0认证,正是由天府新区鲲鹏生态人才培养暨认证基地培养的学员获得。

“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同时,人才的加速聚集也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扎根。”四川讯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丽介绍,结合产业需求,鲲鹏人才基地创新推出了“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此外,四川讯方积极开展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及认证服务,还引入一体化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和供需对接就业平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之余,我们希望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参与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中,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地直接和企业对接,根据产业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李丽表示,未来基地也希望能够整合天府新区、华为和各个头部企业及各大高校平台和优势资源,立足成都市产业布局,成立具有行业属性的产业学院,为ICT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据悉,鲲鹏人才基地入选2021年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是本次全市入选6家单位中唯一一家企业主体,其他入选均为高校。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接下来,鲲鹏人才基地将在实训基地管理结构完善的基础上,根据成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技能人才开放政策,着力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建立产业发展与实训教育互相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并开设多方向课程,着力完善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开发和培训能力建设,使人才培养基地内涵进一步提升。

镜头2

一“引”一“出”

为科技合作交流架起一座“桥”

9月23日

一场充满国际范儿、科技感的

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

在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上演”

来自匈牙利的22个科技创新项目

“组团”亮相成都

吸引了成都高校院所、企业、

双创载体、投融资机构等百余人参加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这其实是我们常态化工作的一个缩影。”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创新与发展部部长焦险峰介绍,自今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正加快打造“技术转移服务核心聚集区”,努力建设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地、国内技术创新资源关键集散地、中西部技术转移的核心辐射地。

如今,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正为成都与区域、乃至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打开了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架起了科技合作的“桥梁”。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据介绍,自启动以来,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促成24家企业在成都注册落地,信息网络平台一期已入驻企业(项目)100家,发布展示项目技术需求信息122条,开展技术评估及资源对接200余次,并与马来西亚、以色列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技术转移相关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10个国际技术转移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工作站……

“事实上,为打造‘技术转移服务核心聚集区’,我们正在努力地‘建通道’‘搭平台’‘引项目’,一方面引聚区域以及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落地成都,另一方面推动成都项目走向全国乃至海外。”焦险峰介绍道。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已在成都成功落地转化的“英国第三代碳化硅”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由华威大学海归博士组建的项目,专注于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功率器件与应用设备技术的商业研发。“打通成都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的‘双向通道’离不开科技服务平台支撑,我们中心在其中大有可为。”

眼下,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推进,天府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快速行动起来。“我们目前也在积极推进成都、重庆两地科技创新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比如,重庆梦神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庆科技项目落地成都,同时也在推动来自美国的罗布乐思成渝开发者空间落地成都、重庆。”焦险峰表示,立足成都、重庆两地产业特色与优势,中心还将在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领域加快两地科技合作。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接下来,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持续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服务,引进关键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并组建成渝地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联盟,促成一批国际技术转移项目落地成渝地区,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跨国“联姻”。

创新平台持续“上新”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眼下,作为成都建设科创中心的主阵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加快成型起势。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区,还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在加速“上新”。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就是其一。

瞄准中小微集成电路企业的实际需求,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将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芯片设计、检验检测、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等实际问题。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这既是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也是“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的又一实践。该平台由天府新区管委会、电子科技大学、天府新区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将为做强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添动能”。目前,平台基础装修已进入尾声,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场地装修,初步达到平台运营条件。

当下,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力的重要举措。事实上,以上只是成都今年以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布局的一个缩影。目前,成都已集聚“中科”“中核”系单位21家,引进上海交大成都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3个,落地华为鲲鹏等重大项目101个。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不止于此。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成势,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一系列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成都超算中心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超算中心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西南特色中药资源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

聚集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科技创新基地11个

电磁驱动聚变、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成都还将进一步推动西部长波光源、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前沿交叉平台建设,争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加快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支持成都超算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算力功能服务平台。

赞!科技服务平台持续“上新”背后


眼下,一个个创新平台

一批批创新成果

正在成都——

这座创新动能澎湃的城市

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部分图据:成都日报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