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填补西部地区空白!成都这个“国字号”实验室助力城市向绿而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7| 浏览:39次

四川省内汽车环保领域设备最全

实验能力最强、体量最大的

机动车排放检测专业实验室

已在成都投入正式运营

↓↓↓

1729131194436944.png

    在成都经开区北部片区的几幢实验楼里,一台台大型检测设备正高速运行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气和金属的味道,这里就是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以下简称“成都基地”)的所在地。

    成都基地所在区域汇集了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及其制造工厂。沿着汽车城大道,可以看到包括大运、沃尔沃、吉利、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和神龙在内的多家车企。在这个汽车产业带上,成都基地不仅在地理上融入了汽车城大道的产业布局,更在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国字”招牌

对标国际顶尖实验室打造

 

    成都基地是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落地实施的第一家区域性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第一家区域性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占地面积131亩,在2023年3月建设完成一期工程并开始试运营,2024年4月投入正式运营。

1729131230426918.jpg

    据介绍,成都基地的实验室对标美国西南实验室、英国里卡多实验室等国际顶尖实验室进行打造。这里的实验室配备了不少先进的排放检测设备,工程师们对部分实验室以及检测设备进行了介绍:

    “这是AVL的560千瓦重型台架,测试的是发动机的功率、扭矩、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等参数。整个台架系统主要由进气系统、进气管路、排气系统、油耗仪等设备构成。”

1729131256130971.jpg

    “这是重型整车环境舱,里面有整车底盘四驱侧供给系统,环境舱的尺寸是26×10×7.5米,它可以控制温度范围负40摄氏度至60摄氏度,可用最大车辆尺寸是12×2×3.5米,最大的测试重量是49吨,最高车速可达135千米/每小时。”

1729131279861711.jpg

    “这是轻型整车实验室,实验室包括蒸发舱系统、轻型整车高低温实验室、轻型整车常温实验室,主要可以开展轻型整车排气污染物相关实验。我们的舱是高性能舱,除了开展排气污染物相关实验外,还可以开展包括新能源车的能耗、整车的高低温、整车的空调等相关动力性能试验。”

……

    除了先进的设备,成都基地还规划建设“六中心一平台”加快向“新”而行——即:机动车排放测试中心、机动车排放认证中心、机动车西部数据中心、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模拟研究与模型研发中心、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产业孵化中心、“政产学研用投”深度融合平台。目前,机动车排放测试中心、机动车排放认证中心已完全建成并投入运营。

 

强链补链

从前期认证到后期监管

 

    作为认证和监督管理机构,成都基地贯穿了机动车从前期认证到后期监管的全过程。通过为企业提供事前的认证服务以及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同时协助政府履行监管职责,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729131302276780.jpg

    今年1月,成都基地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和生态环境部机动车环保检测资质授权。

    “在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摩托车等产品上市前,需要进行环保认证。我们基地便是可以承接这一认证工作的机构。”成都基地试验研究部部长刘俊飞表示,“目前,成都基地可开展汽车整车排放及整车燃料消耗量(能量消耗量)、发动机排放及性能、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摩托车排放四大类检验检测资质认定。”

1729131329107467.jpg

    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可满足国家针对移动源监督管理的需求,提升从政策标准制定、课题研究、行业研发和企业测试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能力保障。

    “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或销售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摩托车等相关产品,均须接受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刘俊飞解释道,“作为生态环境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成都基地主要负责为国内移动源排放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729131353117037.jpg

    持续做强技术研发能力,成都基地引入了2个院士工作团队。在成都基地轻型车检测车间的楼顶,运行着一个“光化学烟雾箱”,这就是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团队负责的项目。

    据介绍,这是当前国内最大的光化学烟雾箱(120立方米),可在接近实际大气条件下开展针对机动车排放活性气态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和二次生成的系列研究,模拟不同污染环境下典型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氧化过程,验证和发展现有的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和模式,为国家机动车环境管理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1729131376120811.jpg

    成都基地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主要面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机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等。

    “成都基地自运营以来,陆续承接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保障中心等政府机构,中国重汽、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企业,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多个技术服务、技术合作项目。”刘俊飞介绍。

 

做好“政府帮手”和“企业助手”

助力城市向绿而行

 

    “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巨大的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压力。”刘俊飞介绍,成都汽车产业发达,其新车产量在全国排名靠前,汽车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之一,因此,推动本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环保标准和技术水平,不仅有利于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基地的建成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市内或省内完成机动车排放相关的认证、测试及开发工作,这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和认证时间。这对于促进本土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刘俊飞表示。

1729131400422486.jpg

    成都基地既充当着“政府的帮手”,也是“企业的助手”。

    “一方面要承担国家及地方各级监督部门的国检及地方抽检职能,为各级监督部门的执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基地还将协助企业完成机动车及非道路产品环保型式的认证工作,帮助企业对其产品的生产一致性及在用符合性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刘俊飞介绍。

    成都基地将持续投入前瞻性研究工作,积极承接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课题项目。这包括标准法规的研究制定与解读,以及国内外行业间的交流活动。通过对国内移动源(如汽车、摩托车、非道路机械等)的调研与治理,实验室将为政府监督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729131424174450.jpg

    此外,成都基地还将致力于大数据监管方面的工作,依托西部数据中心,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模型开发及监管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环保事业。

    据介绍,接下来,成都基地将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中国下阶段移动源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排放标准的要求,在氢能源、生物质能源、电动汽车以及大数据模型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成都基地二期能力建设。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