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全球硬核科技|稳居航天经济竞争核心 商业航天发展迅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22| 浏览:2695次

航天产业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

领域之一

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商业航天应运而生

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壮大

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

战略竞争的主阵地之一

1705907882823671.png

       《全球硬核科技》即聚焦全球商业航天产业链,围绕产业发展态势、全球竞争格局、专利技术研发、创新资源布局等内容,展现全球商业航天发展态势与技术竞争格局。

1705907940236115.png

览全球

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全球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商业航天以商业为导向,以客户和服务为核心,采用市场化竞争管理方式,提供商业服务,创造商业价值和利润。近年来,航天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2022年《航天报告》数据,全球航天产业2021年总收入为51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收入3860亿美元,稳居航天经济核心地位。

1705908001671726.png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竞争重要赛道加以支持,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布局引导,逐渐在不同细分领域构筑起各自优势,初步形成“美国领跑,中、欧加速追赶,日、韩后发快进,俄、印起步转型”的竞争格局。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走在全球前列,技术驱动产业保持领先。2022年,美国实现各类运载火箭发射87次,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发射总数的47%。

      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始商业航天实践的地区,头部企业优势明显,运载火箭代表企业阿丽亚娜太空(Arianespace)一度占据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发射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国则以政策引导商业化进程,自2015年开始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央企引领、多民企参与和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成为当前产业发展重点的特征。

       除此之外,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也纷纷布局,推进商业航天纵深发展。

       产业规模扩大驱动技术升级。当前全球商业航天技术整体处于成长期,中、美是全球商业航天技术主要研发力量。美国发明专利储备量大,研发力度较强,在低轨商业通信卫星、可复用运载火箭等热点领域领先明显;中国研发近年持续加力,卫星空间系统和运载火箭技术方向发明专利申请近5年占比均超70%。

看中国

科研投资位居全球第二

区域加速产业布局

       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随后,我国持续出台商业航天相关政策,使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逐渐完善,相关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受政策驱动,我国航天领域科研投入不断扩大,2022年中国航天领域科研投资达619.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我国组建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上海垣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明确多个星座发射计划,将彻底打开国内市场。

1705908137374161.png

       区域加速产业布局,国内城市2023年上半年签约航空航天信息产业项目数量达51个,是2022年的2倍,落地项目投资额是2022年全年的5倍;仅合肥、西安、重庆、苏州、绵阳、烟台、杭州7个城市落地产业项目总签约金额就高达321亿元。

       同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加,产业技术积累雄厚,整体实力具有全球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全球占比已达32%,为商业航天技术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发明专利区域分布看,国内商业航天发明专利申请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陕西(西安)三省市。四川、成都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42项、46项,在省、市两级均列第10位;

       从申请主体看,科研院所占主导态势明显,在我国商业航天发明专利申请Top15中,科研院所12家、企业3家;

       从技术方向看,除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及专业从事运载火箭研发的科研机构外,国内头部主体在卫星系统方向发明专利申请相对较多。

观成都

航天产业布局较早

创新资源富集

       成都,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航天产业布局较早、发展商业航天基础良好、创新资源富集,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航天科工十院0612研究所、航天科工二院成都分院等科研机构,以及振芯科技、盟升电子、国星宇航等众多重点企业。其中,盟升电子是国内少数自主掌握卫星导航和通信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近年来,成都加快发展卫星互联网及卫星应用产业,制定《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多项政策,开展以卫星为重点的商业航天产业一体布局,推动“2+N”产业区域格局加速构建。截至2022年,成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规模达113.1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上市企业6家、上规企业78家,振芯科技(卫星导航应用)、盟升电子(导航终端)、天奥电子(导航终端)、国星宇航(卫星总体、数据产品)、天箭科技(通信终端、卫星测控)入围WIF2022“2022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

1705908264364780.png

       在技术研发方面,发明专利申请上,电子科技大学、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都谷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专利申请并列首位;

       技术方向上,多集中卫星系统研发,如成都谷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专利均布局在该领域“宇宙航行的飞行器”(B64G1)技术分支。

       下一步,成都可锚定国家战略大后方功能定位,以“制造强市”战略为抓手,以服务国内大循环、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目标,围绕运载火箭液体燃料、回收复用、箭体结构、整星制造等重点领域,强化多层次创新平台与技术研发布局,大力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在蓉转化落地,加快引培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打造全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高地。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