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卫星互联网与
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机遇
当下
成都正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
“卫星+”产业发展高地和
创新应用标杆城市
这也为扎根成都的卫星互联网企业
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2015年成立的成都卫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讯科技”)即是一家专注于卫星互联网及卫星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卫讯科技在中大型卫星通信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已为公安、消防、应急、石油、电力、海洋等行业用户提供了自主可控、安全性高的卫星通信系统、核心部件及终端产品,实现专用卫星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通信服务以及终端用户卫星互联网接入。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参与多个卫星通信系统国产替代项目
在高原山区、大漠戈壁、飞机机舱、远洋邮轮等特殊场景下,要如何实现数据传输与网络接入?
答案是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指以卫星为中继站进行数据通信,主要应用于地面基站难以覆盖、地面通信设施难以展开的区域。由于离地面太过遥远,卫星发射上天后,还需要利用专业的地面端设备,才能真正实现互联通信,因此,卫星通信系统及硬件设备研发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2015年成立的卫讯科技正是在中大型卫星通信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研发上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破了“卡脖子”技术,为实现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国产替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国虽然已发展成为航天大国,但在卫星通信系统和硬件设备上,过去我们主要还是依靠海外系统和设备,国外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卫讯科技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刘佳介绍,卫讯科技创始团队在卫星通信领域有长期的技术积累,自2012年开始即着手推动相关系统及设备的自主研发。
从卫星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标准做起,卫讯科技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发展。“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我们就一定要从最底层的协议标准做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从2017年开始,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卫讯科技参与到国家大部委卫星通信系统国产替代的工作中,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佳回忆道,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前前后后有8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测试……在完成产品性能、稳定性验证后,我们一步步在相关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如船载、车载、机载等多个平台的适配使用,拓展应用领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刘佳介绍,目前,卫讯科技围绕卫星通信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已获得100余项知识产权。
加快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研发
国内首创小型卫星通信便携站
走进位于兴隆湖畔的卫讯科技研发中心,一个大约和笔记本电脑大小相当的“白色盒子”十分引人注目,机身上有“应急救援”“应急通信”的标志。
“这是卫讯2017年推出的超轻型卫星通信便携站,属于国内首创,它在应急救灾中可以派上‘大用途’!”刘佳介绍,为了进一步抢跑卫星互联网及卫星应用赛道,卫讯科技从卫星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标准起步后,不断加快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研发,目前已有包括通信板卡、调制解调器、卫星便携站、网管系统等在内的成熟产品,实现了协议标准、系统应用、核心组件、终端产品的全覆盖。
卫讯科技这款全国首创的专网0.35米超轻型卫星便携站重量只有6公斤,且采用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堪称应急救援中的通讯“神器”——过去,应急人员不仅要携带笨重的通讯设备挺进灾区,到达目的地后还要2-3人架设、拼接设备;而现在,借助超轻型卫星便携站,一位应急人员一个背包就能携带,使用时无需拼接,通过一键启动和自动对星功能,3分钟就可以联通卫星网络,实现“救援队伍走到哪里,通信就能连到哪里”。
“这是我们从应急救援实际需求出发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从2015年开始着手研发,历时两年的时间。”刘佳介绍,在此款产品的基础上,卫讯科技此后还进一步开发了多款适配多场景的卫星便携站,并在设备智能化、支架一体化等多方面进行了迭代与升级,这些产品在“7·20河南暴雨”“哀牢山失联人员救援”“芦山地震”等应急救援事件中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
创新无止境。卫讯科技立志成为“国内自主可控卫星通信行业领先者”,“就在去年,我们成功完成了直升机机载运营平台的技术攻关,通过先进算法,解决了直升机旋翼遮挡、与现有系统资源不匹配等问题,为我们产品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谈及未来发展,刘佳充满信心,“成都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领域有人才及产业链优势,我们也将持续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