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创新之城
一个是百年名校
发挥市校合作优势
引聚清华成果落地
194项清华科技成果
现场与蓉企对接
3月26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主办的“2023第六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清华大学专场——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在成都举行。这也是自3月15日清华大学与四川省签署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合作协议、与成都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以来,省校、市校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的又一“大动作”。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李国贵,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敏,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鲜荣生,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出席活动并致辞。还有来自四川省相关市(州)和成都市相关区(市)县代表、清华大学及清华校友会的代表、项目路演的企业代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重要企业、投融资机构等近300人参加活动。
“校企双进”搭台
牵手清华大学
这次“找矿挖宝”我们都有啥收获?
一起往下看!
“找矿挖宝”之合作共赢:
清华大学3个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蓉城
为推动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阶”,在活动上,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签署专项合作协议,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签署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同时,3个成果转化项目现场签约无疑备受关注。
“输配电设备综合仿真及智能运维项目”是此次签约的三个项目之一。自去年5月从海外归国来到成都后,项目负责人李治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团队正致力借助新技术,为新型电力设备研发提供一个仿真验证场景。
对于项目落地成都,李治十分感慨:“这里汇聚了清华大学的创新资源、人才团队,而无论是四川省还是成都市,都为我们科研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可以说,有机遇、有平台,现在正是科技创新创业的绝好时机!”
此次“官宣”正式加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让李治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目前已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团队,接下来将尽快开展科学研究,并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据了解,成都与清华大学的市校合作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共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互联网分室、成都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研究院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在蓉实施合作项目216个。
“找矿挖宝”之创新成果:
194项科技成果现场对接
引聚清华大学创新资源及成果,在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上,现场发布了《项目手册》,包含194项来自清华大学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创新成果。其中,20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共有10余个项目达成初步意向合作。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主营喷涂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智能涂装集成系统以及智能装备集成系统,已形成机器人优化设计、机器人标定补偿技术等五项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已经和清华大学及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模式,由清华大学做理论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积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做关键技术突破,由公司承担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振华谈道。
李振华特别表示,公司在四川已经拥有很多合作伙伴,像成飞公司、中航发、东方电气都是公司重要客户,成都航发机器人是公司AGV主要供应商;而铁路领域,公司与成都的中铁二院、西南交大等已建立合作。“未来,希望能够与更多成都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李振华由衷说道。
“在清洁能源装备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成熟的产品化、产业化并可以落地的技术,之前通过沟通也知道成都在这方面有很多需求,希望能和成都本地产业进行密切结合。”据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传动所常务副所长郭齐江介绍,其团队主要服务于清洁能源产业,为智能制造、生产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储能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把存放一度电的成本降低以实现盈利,这是新能源产业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谈及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落地成都,郭齐江表示:“我认为技术落地成都还是非常有条件的,成都的能源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对相关产业链的需求和人才需求很多,眼下各方都在积极推动相应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找矿挖宝”之校友企业对话:
已吸引了一批清华校友项目落地
当下,成都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动作频频”,也释放了大量的创新机遇。如何共享城市发展“红利”?在校友企业家对接洽谈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校友企业与成都区(市)县及创新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围绕人才引聚、政策对接、项目落地等方面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共话创新合作。
“落地成都,就是十分看好成都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某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开门见山,毫不掩饰对成都的欣赏,其所在公司目前已经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并有将公司总部设在成都的计划,希望政府能在人才引入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面对企业家们的积极发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从成都投资环境、政策支持、人才优势等各个方面给予了解答。他还表示,校友企业家对接洽谈会就像是“前台”,会后,政府将继续用全面、系统的方式助力科技企业解决困难,实现长远发展。
事实上,成都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搭建的创新平台,已经吸引了一批清华校友项目落地。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油气新能源应用研究所所长、成都威尔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江身上有许多身份标签。作为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武江毕业后扎根四川,在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借助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搭建的科研平台,他敏锐地察觉到新能源技术与石油天然气这一传统能源领域的结合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要实现‘双碳’战略,石油天然气领域也必须要做出技术革新。而研究院在储能、氢能、二氧化碳CCUS技术、光伏、风电等领域,有良好的技术储备以及人才团队支撑。”
武江曾先后10余次亲自带领研究院的技术团队深入油气开采一线,并在与客户一次次交流碰撞中,发现油气储能这项技术的广阔应用场景,“我们将扎根成都,利用好研究院平台,在油气新能源这个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2017年带领团队落地成都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大数据研究所执行所长宋亮,长期扎根于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能源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与本地工业和能源企业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四川在工业能源方面基础雄厚!”宋亮谈道,“作为清洁能源的大省,四川的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天然气储量也非常丰富,是全国的三大战略大气区之一。此外,在电子信息、高端航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具有长期的优势。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团队从事工业大数据方面的研究,主战场就在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又是以工业为主体。因此,四川省优越的工业和能源基础条件,让我们团队感觉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未来前景。”
谈及成都科创氛围,宋亮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新月异,天天都在发生变化,“从各级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以及市场的积极反应等各个方面,我都感受到了成都在数据科学与技术工业软件领域发展的良好势头。”
洞察前沿
院士专家现场“开讲”
把握技术前沿趋势,共话技术发展未来。在现场,来自清华大学的院士、专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带来了精彩的分享报告。
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科技实现对大气污染的“精准打击”?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贺克斌介绍,当前清华大学已建立了规范、可靠、先进的新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当前,该项技术已实现排放精细定量和准确表征,并在成都成功落地,“下一步,团队还将推进减污和降碳双融合,提升协同效能,通过现有的平台和企业,在成都进一步发挥作用。”
在工业基础软件领域,新技术正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信息学院副院长王建民表示,当前清华大学通过自主研制,推出时序数据库管理系IOTDB,该产品拥有简单易用、性价比高、可便捷迁移、数据处理生态丰富等多重优势,已应用到天、空、地、海等领域,另一款产品“清华数为”大数据系统软件栈则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及应用,形成了大数据处理流程管理系统、大数据机器学习研发管理系统等成果,“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和行业合作开展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以大数据工业软件支撑数据价值创造。”
谈及科技成果转化,清华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燕来十分有经验。他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利益取向多重性、转移方式复杂性、产业过程艰巨性以及资源需求多样性等特点。那么,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赵燕来认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充分协作,由于科学家和企业家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思维逻辑和思维方式有区别,科学家具有科研逻辑,企业家具有商业逻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将两者有机融合,需要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精诚合作的良好局面。
发挥清华大学科技创新优势
引聚清华大学创新成果在蓉转化落地
成都与清华大学
正携手共谱
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篇章”!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