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季
成都科技战线
再传捷报——
2月9日,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成都市科技局获评“2022年度科技创新综合绩效先进市(州)”“2022年度科普工作优秀市(州)”“2022年度农业科技创新先进市(州)”,成都市科技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获评“2022年度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之星’”。
喜获“开门红”背后
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
决心和行动
具体来看,成都有何“经验”?
一起往下看
优化三大布局、提升三大能力
回望2022年,成都坚持以创的劲头、拼的精神,优化空间、技术、平台三大布局,提升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城市治理三大能力,加快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89家、总数增至1.1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44%。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总数达17家,居全国第6;成都科研团队主持和参与的3项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城市创新指数较去年提升10位,排名全球第29位。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不断发力——
一是加快战略科技力量落地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建成投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园区实现招生使用;加快建设高水平实验室,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揭牌组建,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磁驱动聚变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2个大科学装置完成项目选址,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建圈强链重点领域和前沿新兴领域实施107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围绕产业链加快完善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建设28家由链主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共建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建设一批功能性服务平台。
三是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校院地融合创新,引进落地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深化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建成一批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提升优化科技金融服务。
四是进一步优化提升创新创业环境。高质量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众创空间6家;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线上线下联动举办“菁蓉汇”成等系列活动,促成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等合作项目1200余项;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落实成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科技助力“两稳一保”,制定实施科技助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促创业六项政策措施。
五是科技服务城市治理成效明显。科技助力“智慧蓉城”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人口健康工作,聚焦人口健康领域组织实施技术攻关100多项,2款“成都造”新冠疫苗获批纳入紧急使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碳达峰碳中和,在粮食安全、生物育种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100余项。
六是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率先成立中共成都市科技创新综合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和保障;结合管党治党责任落实,率先开展科技监督工作,制定《成都市市级财政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工作规范。
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此次获评“2022年度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之星’”的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成都市科技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创新驿站四川站基层站点、四川省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运营的“成都市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获2021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做法通报表扬。从2018年开始,已连续5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四川省科技厅评为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优秀单位。
结合成都市产业定位,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开展校企双进活动、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技术经纪人培训以及技术合同登记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产品的作用,努力贯通“资本”与“知本”的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开新局起新步
2023年,成都市科技局将
聚焦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联动、
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强化城市治理科技支撑等方面
加快建设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
创新策源地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