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正是春耕农忙时。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内,遍野的油菜花田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月20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油菜产业链价值提升与前沿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天府现代种业园拉开序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农业科技新成果在油菜产业链中的示范应用推广。
观看视频,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a4VXtNN6Rva4Sf2KhRIQ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加纳,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黄凤洪,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主任杨其长,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冯秀富,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翼,邛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甘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波,邛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会明,以及来自国家、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的相关农业高校院所、政府相关部门等代表参加论坛。
成渝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成渝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张翼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成都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农业、粮食安全、生态育种等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推动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川农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助力天府现代种业园等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未来,市科技局将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成渝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完善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落地成渝。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技处副处长张磊表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以来,成渝两地各部门勠力同心,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协作工作。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地油菜产业科研工作者针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联合发展,有效推进创新产品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鼓励两地人才跨学科、跨单位、跨体系、跨部门紧密合作,不断提高油菜产量,提升油菜全产业链价值,引领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张磊说。
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科研院所正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为进一步促进要素聚集,在论坛现场,邛崃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达成共同推进邛崃油菜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内建立西南研发中心,开展油料作物改良、新品种研发、油料技术创新等工作,进一步推动邛崃市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科技创新正在为农业发展增添底色,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论坛现场,围绕油菜产业链价值提升与前沿发展,院士专家分享了新技术、新成果,展开一场前沿成果“头脑风暴”。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以“植物硒高效现象的发现与利用”为主题进行了研究分享。硒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具有防癌抗癌、守护心脏、增精助育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油菜薹有机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蔬菜,有些品种还可在非富硒土壤中生长出富硒菜薹”。王汉中表示,研究团队开辟了人类获取有机硒的新途径,研究品种“硒滋圆1号”系全球首个硒高效农作物杂交种,对富硒蔬菜、富硒食品、有机硒加工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望应用前景,王汉中说道,富硒油菜薹适宜季节和区域广泛,具有富硒、高锌、高钙、增精等多种功能,味美可口,实用方便,将是理想的富硒功能食品。
事实上,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过去,传统农业主要解决温饱问题,注重产量;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对农产品品质提高提出了新要求,在这其中,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王汉中表示,以油菜产业为例,油菜产业的几次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新技术革新。借助技术手段,让油菜产业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病能力更强。
“油菜产业多功能利用价值富集,我们正践行‘双全’战略,实现油菜产业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快速发展。”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一直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次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邛崃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的优势,深挖油菜产业的每一价值点,以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可以复制推广的“邛崃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成都连续搞油菜培育生产,对成都有深厚的感情。”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此次以“植物油营养品质与风味研究进展”为题进行演讲,介绍了食用植物油料油脂中特异营养成分及检测和未来技术、产业发展方向。
他介绍,植物油是人类三大营养素之一,目前,菜籽油销量全球第三。当前,中国植物油消费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0%,但自给率不足30%;同时,人民美好生活对食用油品质的需求,对优良食用油生产提出更高要求。而食用油品质检测是一个全球难题,油脂分子原位识别检测、甘油三酯特异营养成分检测等技术还不能满足高品质食用油生产需求。“我们发现四种特征离子,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他介绍,通过长期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实现脂肪酸测定由实物标准向电子标准的跨越,突破植物油甘油三酯酰基位置异构体分离和鉴定难题,实现由脂肪酸向甘油酯分子检测技术跨越。
谈到产业发展方向,李培武认为,高质量发展、全价值链开发要依靠科技发展,“要瞄准国际前沿、瞄准人民生命健康需求”,贯彻“四个严”标准,他表示,从检测来讲,要从5S标准迈向“SO标准”(Smart On-line);用好油料油脂智慧云平台,实现数据存储检测溯源等,推动多用途开发;要加强现代生物学学科和现代检测学科的融合,促进油料、食用油等品质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渝“一家亲”,发展“一盘棋”,成渝如何“抱团”赋能农业新业态?在论坛现场,两地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加纳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成功地培育出高含油量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国际领先的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无论是从产量还是经济效益看,川渝地区油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的难题。”李加纳表示,要解决这个难题,成渝要携手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方面需要继续依靠技术提高油菜品质,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开发油菜价值,以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两地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质,需要打响观光品牌,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李加纳认为,在这其中要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科技协同力量,“我们一直与成都、四川保持密切科研合作以及产业合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两地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来到天府现代种业园,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浩杰看来,此次论坛的召开既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推广、科普的平台,也为成渝加强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油菜产业价值提供了一个“舞台”。
“近年来,成都油菜产业发展迅速,成都地处平原,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旅游观光产业正蓬勃发展;重庆多山地,但油菜产业基础研究能力雄厚。”李浩杰表示,成渝油菜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双方正可以此为契机优势互补,实现油菜品种的优化与创新。
“事实上,我们与重庆相关科研院所一直有合作。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快建设,我们未来与重庆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成渝将‘携手’形成合力,共同攻克关键技术,以新技术赋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李浩杰说道。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
插上“科技之翼”
成渝正同频共振
让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