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牛年
已经翻开新的一页
“犇”出加速度
我们从新出发!
今年,
是持续奋斗的一年
也是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新年新气象
新年新出发
从今日起
我们将推出
“区域睛彩”全新栏目
聚焦区域科技创新
深入城市肌理
于细微处
看科技创新
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从今天起
我们将走进成都各区(市)县
看看他们的科创“简历”
细数他们的创新“家底”
你好,我是天府新区 这是我的科创简历!
姓名:四川天府新区
● 第11个国家级新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
四川天府新区是2014年10月2日正式获批的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2020年四川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经济总量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五。近年来,天府新区努力建设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预计到2022年,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在国家级新区中提档升位,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作用初步显现。
● 成都市“两区一城”战略规划主体之一
在成都城市发展版图中,“两区一城”——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立于不同时期,又各自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涵盖了成都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点发展区域。“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是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战略支撑,是传统行政区经济走向现代功能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先行示范。
独角兽岛启动区
● 成都科学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核心”
成都科学城位于天府新区,距成都市中心城区约25公里,距天府国际机场约30公里,是推动成都“双核共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极核。
鹿溪智谷
成都科学城作为区域内科技创新的核心承载地,核心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规划布局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凤栖湿地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等5大产业社区。
●聚集创新资源、强化人才服务,校院地协同创新持续领跑
天府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已落地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7个,搭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平台42个,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年增长165%,达到43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73亿元,同比增长118.08%;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增长57%,达到527家;建成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20家,天府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新经济产业园
成都科学城充分聚焦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航空航天、核能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空间天文等重点领域,落地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研究基地。
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 推进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建设——
超算中心投入试运行,一期算力达到10亿亿次/秒,填补西部空白。
成都超算中心
引进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
兴隆湖畔的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国家工程实验室
● 推动技术研发平台布局——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3个,先后突破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了易冲无线等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
清华四川互联网能源研究院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 持续提升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能级——
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信息安全、网络视听、集成电路等5大重点领域建链强链,绘制数字经济产业“两图一表”,引进紫光集团、海康威视、商汤科技等龙头项目80余个,汇聚上下游企业3600余家。
商汤科技
海康威视(效果图)
稳步推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引育——
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0年,新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7家,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企业438家;全年帮助新区193个企业项目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89亿元。
紫光智慧之环
● 产业生态加速聚集——
夯实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服务等,围绕华为鲲鹏生态基地、安谋中国打造具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信息技术生态体系和芯片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
华为鲲鹏生态基地
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着力构建高度契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品质生活圈,有序推进产业载体、人才住房、学校、幼儿园和医疗设施等综合配套建设,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项目落地、创新研发和发展壮大等给予支持,精准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要素支撑体系。
截至2020年,新区累计聚集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20家,孵化面积32.99万㎡,入孵企业770余家。其中天府创新中心荣获国家级孵化器,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行业涵盖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生物医药等领域。
天府海创园一期
天府创新中心
● 实施“天府英才计划”——
以“天府英才计划”为统领,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打造天府国际人才港,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新区累计引育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认定人才273人。
天府菁蓉大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国家级新区及“两区一城”战略规划的主体,天府新区将抢抓“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落地一批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同时,推进天府实验室、超算中心建设,打造标志性旗舰型创新平台。
“成都科学城是‘一核四区’的核心,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大创新引擎,这样的使命也赋予成都科学城‘打造策源地、形成动力源’的功能。”
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成都科学城已聚集一大批科研机构、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初步构建起以中科系、中核系、中物院等“国家队”基础研究为核心,天府实验室建设为引擎,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
进入“十四五”,天府新区将继续聚焦发挥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引擎作用,加快布局“大装置”、集聚“国家队”、拓展“高校圈”、打造“人才港”、培育“独角兽”、建好“公园城”,以天府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带动,大力集聚科技战略力量,努力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科技创新方面
将深化与“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战略力量的合作,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契机,加快布局一批事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项目。
产业培育方面
将围绕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方向,再引聚一批支撑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成长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并推进超算服务、华为鲲鹏等产业生态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化产业集群。
园区建设方面
将持续优化兴隆湖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等的布局和承载,全面建设独角兽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凤栖湿地产业园等核心功能组团,推进天府海创园、天府5G创新生态科技园等高品质科创空间建成见效。
协同发展方面
全力推动与其他区域建立“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分工明确、错位协同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