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07| 浏览:10048次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行动“上新”

成为今年成都“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提出

“成都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机会

成就青年创业梦想”

让每一位青年“热血沸腾”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创新

而一座城市的创造力取决于人才

事实上,一直以来

成都不断深化校地协同合作

释放了巨大的人才红利


今日两会关注

我们从市校“朋友圈”中

人才引聚的“小切口”

看成都高质量发展背后

市校合作的“大驱动”

观看视频,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bcvLawarLS1n6holp2wDA

一线聚焦——从上海到成都,研究生联合培养正加速推进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抵达成都科学城片区核心区域,天府海创园一期已竣工,42万平方米的产业办公载体规模初现。未来,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也将入驻这里,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这一相距千里的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是成都不断深化市校合作结出的“硕果”。去年11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都“一口气”与上海交通大学签下4个“大单”,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签约2个多月以来,各项工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据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副院长顾顺超副教授介绍,目前,工作组正多管齐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摸排联合培养单位、装修方案立项等多项工作加速推进。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我们初步计划研究生在蓉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为主线,采取‘双导师’制,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一方面,围绕成都‘5+5+1’产业方向,结合上海交大学科优势,学校正统筹招生名额、专业领域,细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抓紧对接成都相关大型企业作为联合培养基地,如东方电气、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初步收集了企业需求,梳理了联合培养方向;此外,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载体将设立在天府海创园内,相关装修设计工作正在立项。”顾顺超副院长进一步介绍道。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事实上,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成都与上海交通大学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仅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研究院已先后引入一批上海交大教授、专家及毕业生来川创新创业,引进聚集各类人才逾百名,其中高层次人才27名,为校地融合、产学研协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以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为契机,可以预计,在人才、成果、项目、平台等更多领域,市校合作将打开群星璀璨、硕果累累的新局面。

全景图——从“吸引来”到“留下来”,“蓉漂”成为时代风尚

市校合作不断深化,不仅打开了人才培养交流的新局面,也吸引了一批院士项目纷至沓来……

在位于彭州的成都石油化学工业园区,一座包括实验楼、综合楼、中试基地工厂及仓库的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正拔地而起,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的“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即将在这实现产业化。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不止于此。深化市校合作,引聚人才资源,成都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推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已引入魏于全院士、李灿院士等近10个院士团队入驻;

规划建设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8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中科系”“高校系”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发展,孵化科技企业1800余家,引聚创新团队1500余个,转化高校科技成果3900余项。

……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目前,成都的高校“朋友圈”已增至18个,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近80家高校达成校院企地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以“城市合伙人”为核心理念,成都编制出台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和人才新政“2.0”等政策,制定深化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创新市校合作模式——

以人才为中心,建立目标导向的共建共管机制,探索校地共建园区管委会、合作成立园区管理公司,邀请高校科研人员到产业功能区担任首席科学家、特聘顾问、科技特派员。同时,创新引才引资协同推进机制,推行“企业提需求、学校给编制、地方给支持”模式,协同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人员在高校与园区双向流动。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从“吸引来”到“留下来”,不断深化的市校合作,正激活人才这一“第一资源”,释放澎湃的新动能!

两会声音

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文斌: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让学校跟产业接轨,让更多核心技术投入到产业链上来

“2020年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把万亿级产业集群拉高高度,培育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诞生有引领作用的排头兵。”市人大代表、四川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斌表示,成都有非常好的先决条件,研发力量强大,如果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在国家层面上做推动,把品牌价值提升起来,让市场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全球校友会的一员,陆文斌认为,现在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校的力量:“电子科技大学培育了一批专业方向的顶尖人才,成都继续和电子科大等高校加强沟通,让学校跟产业接轨,让更多核心技术投入到产业链上来,真正形成比别人强、比别人高的机构、产品和技术,创造更多创新成果,助力产业发展。”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中企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皮建军: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③|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 从市校合作看成都引聚人才“基因”

通过“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模式,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

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中企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皮建军看来,持续优化青年创业就业环境很重要。“要树立一种只要不放弃、一直努力,就有机会成功的良好的创新文化,鼓励市民和社会敢于选择创新创业。”他提出,同时,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还要给市场机会。“比如,在社区数字化治理建设方面,有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养老大数据服务,对这种产业新形态可以进行扶持。”他表示,还可以探索一种新型的补改投方式,给青年人才机会,让他们创业,这在创业初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

“成都在无人机、大数据等产业细分领域,具有优势,要把这些产业细分领域做强,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他提出,做强产业链,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成都有各类高校60余所,优势非常明显,有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可以增强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能级高价值的产业链。

如何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实体化和市场化?他提出一种新的模式,即“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模式。“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企业家了解市场。”他说道,科学研究能否落地转化,要和工程化的设计结合起来,多方面考量能不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生产出来。此外,还要和市场结合起来,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模式,拉近科学家与工程师、企业家的距离,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