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之治的重要刻度
每一个五年规划
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的时间计量
2020
“十三五”收官在即
“十四五”铺陈展开
成都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在国家创新版图之中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为大国科技自立自强
主动作为 全速前行
育新机 开新局
“十四五”即将起航之时
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信号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
为科技自立自强再添动力
回望
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当“十三五”即将成为创新纪实的“昨天”
我们试图在1825天里“十三五”刻度里
找寻属于成都科技创新的剖面
推出《十三五·科技事》系列报道
用“十三五”成都科技创新的“小”故事
展现这五年成都科技创新“大”跨越
让正在迈向“”十四五的创新之城
追光而进
迎接未来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子”成都
叫响中国“双创第四城”
……
首期,将铺开国家战略布局的“棋盘”,
看城市科技创新能级的跃升!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直抵兴隆湖畔,这里是成都科学城,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在这里集聚。
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正位于成都科学城的鹿溪智谷核心区。
“抢抓时代新机遇,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将建成集科研、教育、创新、产业为一体的中科院科教融合区域中心。”董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亲历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谋划、落地、建设的她,也是成都聚力科创提能的见证人。
董微介绍,自2016年中科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科院成都分院成为较早一批“走进”成都科学城的创新主体,不仅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转制企业整体搬迁到成都科学城,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也在此落地。
董微口中的“时代新机遇”,即是2020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今的成渝地区发展,已上升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高度。
成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第四极”中的重要极核之一。
时代机遇之下,在今年6月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发布,以“一核四区”功能布局,引领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棋盘中的重要一“子”,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布局,西部(成都)科学城已初步构建起以中科系、中核系、中物院等“国家队”基础研究为核心,天府实验室建设为引擎,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
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正“呼之欲出”!
【 “一线者”说】
董微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
“共建西部科学城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中科院成都分院将积极响应,深度参与到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中。”
2018年10月,继北京、深圳、上海以后,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走进西部,落地成都,一个“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创新创业新格局形成。
中国“双创”第四城为什么是成都?
作为亲历者,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的故事,即是缩影!从“菁蓉汇”走出来的极米科技,做出了领跑世界的自主创新品牌。
2016年,钟波荣获了“菁蓉创业之星”的称号,专注于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设计、研发制造的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打破了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十几载的垄断,实现中国品牌突围!“成都肥沃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团队的搭建。另一方面成都的生活味儿,可以帮助团队了解消费者要什么。”
当然,极米科技,只是成都创新创业的亲历者之一。解码成都的“创新”基因,更是从“菁蓉汇”开始:
截至2019年底,“创业天府·菁蓉汇”已举办系列活动864场,带动社会力量举办双创活动7396场,1029家(次)创投机构、33426家创业企业及团队,超百万人以多种方式广泛参与。2020年,疫情以来,通过线上“菁蓉汇”活动,已举办“校企双进”“云对接”“菁蓉创享会”“菁蓉训练营”等系列活动近50场,近1万家企业参与。
创新是成都的城市基因。从“都江堰”到“交子”,自古以来,成都一向“敢为天下先”。
截至2019年,成都拥有高等院校64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通信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医药工程、仪器科学及交通运输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20位……这些数字,构成一幅成都全域创新地图,喷发创新创业气象万千。
以创新发力,一个充满创新活力、改革动力的中国创新创业第四城正在全速前进!
【 “一线者”说】
钟波 极米科技创始人兼CEO
在成都创业是一件幸运的事儿,能够在这里拥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有优越的创业环境,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将公司发展的更好!
探索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在成都,有这样一张时间表:
2019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应运而生
2020年3月,成都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布局的13地中的关键一“子”
2020年11月,《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稳步扩大,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已引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以百度、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以川大智胜、四方伟业等本土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领域的独角兽——云从科技,一直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金融、安防、交通、零售、园区和电力等领域都有重点布局。是亲历者,更是参与者,云从科技副总裁王仲勋坦言,成都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布局,将为企业带来更好地发展环境,企业能够享受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集聚与开放共享等诸多便利条件。
“成都本来就有着优势,下一步随着超算中心建成投运,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一系列衍生的应用即将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科技创新服务,” 王仲勋说道。
据今年10月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现场发布的《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显示,成都今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预计到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未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怎么建?
成都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多元、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以产业功能区为依托,构建“一核一区多园”空间布局,抓好“三大特色场景”和“四大重点场景”的应用示范,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面对这个技术赋能的新兴赛道,建设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成都正全速奔跑!
【 “一线者”说】
王仲勋 云从科技副总裁
“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走出一条属于成都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为西部乃至全国其他省市提供经验。”
眼下
随着一大批国家战略相继落地
城市长远发展的势能加速积蓄
这些数据正在释放
支撑创新策源潜力和
转化市场空间的巨大能量
让成都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上
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