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02| 浏览:10454次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

未来五年是成都培育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关键期,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起势期。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承接时代机遇,成都的城市基因,将再一次聚能激活:

拥有高等院校60余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多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14个;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1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35家;

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初步成形、效应逐渐显现;

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聚势赋能,将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

……

透过数字,窥探未来。成都,这座带有“创新基因”城市,正在加速前行!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将在西部博览城举行。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大咖”将齐聚一堂,共话成都的创新未来。

今天,让我们发端于10组数字,开启硬核猜想,预见成都创新未来。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1+4

2020年伊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都如何破局?

事实上,做强增长极、形成动力源,必然需要有科技创新这一源头活水,要有科学城或科技创新基地的强力支撑。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就是支撑载体。

成都快速行动,立足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未来创新战略发展需要,协同规划西部(成都)科学城,提出构筑以天府科学城为创新策源,以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为产业创新承载的“一核四区”发展格局。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这个载体,将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而形成可辐射、可扩散、可影响,触及到足够远的动力源。

站高,方能谋远。从“极”到“源”,背后不仅是成都的发展目标格局的跃升,更蕴含着破局之路。

一幅极具魄力与想象力的宏伟蓝图正加速呈现。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66个

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建设产业功能区——成都率先提出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将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列入城市发展的时间表中。

三年来,功能区引进重大项目411个、总投资6785.11亿元,均占全市总量的九成以上;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120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40名、顶尖团队14个……

今年3月,为增强各功能区的耦合效应,全市产业生态圈数量由17个调整为14个。下一步,还将产业社区打造成产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成都产业功能区发展导向愈发鲜明。目前,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初步成形、效应显现。

可以预见,产业功能区建设将迎来更多机遇。比如,成渝建“圈”,共建西部科学城一子活棋,将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开辟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产业功能区建设将迎来更多创新发展动力源。最终,将形成一个新的集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产业生产为一体的新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模式。

这是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壮志雄心!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1000万

今年是成都的“创新提能年”。在现有的基础上,成都如何持续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成都提出——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科创空间。

根据计划,成都今年将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根据主导产业定位,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通过“给平台”“给奖补”“给机会”全方位推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聚势赋能,为制造业转型和新经济扩张提供持久动力。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天府海创园(图据: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当下,作为天府新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核心区,天府海创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建设已全部完工,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运;成都芯谷高品质科创空间项目开工,总投资184.5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动工……放眼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硬件载体正在加紧施工,创新资源正在加速聚集。

这将为成都构建创新生态圈赋能、造势。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1+1>2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今年以来,成都与重庆在各领域互动频频,协同合作的步伐在加快——川渝两地科技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分别与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携手签约……

打开成渝创新地图:121所高校、178万在校大学生、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科技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创新策源潜力和较大的转化市场空间。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以共建西部科学城为契机,加强区域创新协作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发挥“1+1>2”的作用,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乘数效应。

未来,数据一旦聚集裂变,这里将成为支撑创新策源潜力和转化市场空间的巨大能量场。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12家

如同望远镜之于天文学,显微镜之于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摇篮”,既能显著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亦能提升参与城市竞争话语权。

打开成都创新地图,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星罗棋布。2019年,成都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家;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获批后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将达到12家;新增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5家;在蓉20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与此同时,成都超算中心、国盾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建设启动。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成都超算中心效果图

迎着“新基建”的浪潮,成都还应加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将成为成都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创新“利器”。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566.8亿

逆势增长的数据成为成都一季度经济的重要看点。数据显示,1-3月,成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6.8亿元,同比增长11.5%。同时,高技术制造业逆势而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成都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一季度GDP增速、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体现出一座城市在暂停后迅速重启,并快步向前的韧性。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这背后,是成都新经济三年探索成果——新经济已真正成为成都一股重要经济动力,也说明成都科技创新的“厚积薄发”——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稳步增强,充分显示出了成都经济的“底子”与张力,用强韧性对抗破坏性,用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形成历史交汇时期,成都建设“韧性城市”,需加快城市动能转,创造面向未来的内在新动能,终将实现后发先至、后发超越。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2网

未来的城市将是什么样的?成都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与成渝地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定位不谋而合。

从美国硅谷、新加坡纬壹科技城等全球创新高地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创新指数与城市生态高度相关。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仅是开展景观美化、生态保护,其核心更是以创新能力的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城市成为人文、活力、创新的综合体。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新川之心公园

当下,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万物互联正在为城市赋能。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成都应加快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这“两张网”“双网”融合,构建引领未来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底层操作引擎。

最终,通过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共生城市赋能城市全景创新发展,引领城市治理智慧化发展。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9300亿

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这一深层次的“慢变量”,会在更长远的时段推动成都经济行稳致远、赢得未来。

一组数据可以一窥成都市场主体活力现状——2019年,成都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50万户,增长25%,日均新设企业880户,增长12.8%;成都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总数突破4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11%;新经济企业突破36万户,增长27.6%,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2019年新经济增长48%,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的增长提供了基础,更为城市经济转型,重构强大内在动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与此同时,对于以创新能力强、成长周期短、成长跨度大为特点的独角兽企业而言,成都积极培育,实现了从0到6的突破。

以点带面,随着成都各类市场主体、独角兽群的逐渐壮大,将引领城市经济高速前进,为成都在城市竞争中“加码”。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5.07万

知识产权已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市专利授权达5.0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达4.22万件。探索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进一步为成都培育新动能。

事实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成都一直敢为人先——成都率先在国内开展技术经纪职称制度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作为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未来,聚焦打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还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35万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往往就取决于人才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

成都求贤若渴,以“人才新政”引来35万青年人才落户,实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为软件人才量身打造了“蓉贝计划”,并面向全国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创客等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助……将最优质的生产要素和空间资源安排给科技创新产业,将最优美的公园城市环境提供给科技创新人才,将最优惠灵活的资源配置政策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这是一座城市给科技创新人才最好的“加持”。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

着眼未来,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还需人才支持。把握机遇,成都还需深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聚焦成都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引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团队),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以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

“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是一句口号,更是城市承诺,如今已然成为事实——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这也将许成都一个美好的未来。

数字预见未来 成都科技创新10大硬核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