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点击成都“两会”热词——科技创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5| 浏览:10320次

唱好“双城记”

夺取“双胜利”

1.jpg

5月16日下午,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成都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在此次两会期间,聚焦如何持续为唱好“双城记”聚势赋能,为夺取“双胜利”固本强基,代表、委员纷纷热议,以国际视野、专业思维前瞻思考、深度研究,提出了大量创新性、突破性、操作性强的妙计。



把青年硕博吸入人才池

让民营科技企业共享创新人才

民营科技企业想创新,技术研发人员留不住?青年硕博想搞研究,除了高校难找岗位?

如果有一个共享的人才池,一边是科技人才发布信息,一边是民营科技企业释放需求,或许能解决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解慧琪提交了这样一份建议。

2.jpg

解慧琪表示,青年硕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大量聚集在高校和国有科研院所,使得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严重缺乏。虽然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产学研模式实为单位对单位,青年硕博的创新潜力仍然未能激发出来。建议通过建立天府青年硕博协同创新中心,将全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吸入共享人才池,为各个民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智力支撑。

“我是来自高校的一名人大代表,这些年看见很多外地来求学的研究生都愿意留在成都,去争取有限的高校名额。”解慧琪指出,青年硕博的惯性选择主要在于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不够,事实上,成都有很多优秀的民营科技企业需要他们。

建立天府青年硕博协同创新中心,可以让民营科技企业都来“共享”创新人才。在这里,人才的使用打破传统的区域、行业、企业等限制,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充分利用。

例如,人才资源信息库主要负责人才资源的搜集、分类以及人才资源需求和供给信息的发布;人才资源交流平台主要负责人才资源之间的知识和成果共享,同领域的人才可以在平台内开展头脑风暴式的大讨论;人才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负责对双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站式的处理和解答。

解慧琪认为,这个共享人才池的意义不仅在于供需对接,还有利于行业上下游的信息沟通。例如,上游企业通过实验室研究和技术检验,提出了新的技术形式,往往是下游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开发所需要的知识。“人才之间的沟通将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开发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弱化各自劣势,加强协调联动,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技术创新和最终需求脱节。”

如何避免“共享人才”产生的商业风险?解慧琪建议,天府青年硕博协同创新中心需要政府主导,从制度、服务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来构建。例如,由于人才的使用是“共享”模式,企业无法通过绑定的组织关系对“社会研发人”进行风险控制,就需要政府去建立“人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负面信息黑名单,如果“社会研发人”有盗取合作公司机密等“黑历史”则无法注册后发布信息。

“第一步是将全市高校的硕博人才纳入,未来希望吸入全国高校的资源,共同壮大成都的科技创新能力。”解慧琪表示,共享池的最终目标,是由市场自发配置人才资源,让成都的科技创新形成强有力的动力源。


打破技术和市场“两张皮”

打造低成本具有竞争力的细分产业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名产业创新升级的工作者,倍感振奋。”这几天,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园区科协秘书长皮建军信心满满。

3.jpg

“要重视科创空间的建设,重视科创空间的运营和发挥实际效用政策引导,打破技术和市场‘两张皮’现象。”皮建军认为,要建立合同研究机制,立足企业家代表的市场需求,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因为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

科学家和企业家如何精准持续对接?他指出,需要搭建合同研究平台,搭建基于市场的动态需求,让企业家和科学家可以自由组合,即建立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通过龙头企业的供需链建设,建立一个协同研发、协同制造机制,这个机制其实是一个闭环,可以达到生产协同、零配件协同和研发协同。”

“成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以产业互联网为试点,实施细分产业增强计划,可以让我们的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成本低、具有竞争力的细分产业。”皮建军说,最终还是要依靠科技,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要抓住科技,抓住科普,建立产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链企业研发协同、零部件协同、生产协同。



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

共同推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看来,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实现成渝地区区域联动,在规划上要进行有效对接,全面融入。“同时,要围绕‘两中心两地’建设要求抓好落实,加强成渝两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上的合作,推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来自创新一线,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四川省泽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潇主要关注企业的发展。“工程行业、商业综合体、环保工程等传统行业需要转型。一定程度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传统的基础建设行业来说是机遇,有利于传统企业转型。要在政策上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

4.jpg


瞄准市场需求加强科学研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创新涵盖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市场应用整个环节,生态环保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炜表达了内心的急切。他认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高校科研院所要瞄准市场需求加强科学研究,与社会接轨,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李炜说,同时企业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要在科技创新投入上加大力度。

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成都和同易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琛提出自己的看法。“要重视产业链顶层设计,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产业协同和互补。”他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尤其高端人才交流政策打通先行,形成互相了解的机制和态势。

5.jpg


加强政府引导标准制定

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目前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领域,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服务机器人国标指定的相对滞后,导致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产品千奇百怪,不论是服务机器人生产厂家还是购买服务机器人的客户都无规可查无规可依。”市政协委员、四川启阳汽车集团副总裁王麟认为,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标准制定。

王麟建议,应加快应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尽快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制度,重点在人工智能伦理、社会公平正义、隐私和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予以规范完善,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工智能政策体系。同时,还要有效搭建人工智能政策体系与其他产业布局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等原有政策体系的互联互通渠道,构建人工智能的政策“立交桥”。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应用环境的建设很重要。”王麟同时表示,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应当加强对传统产业部门数学化改造的支持,使传统产业具备连接和数字化的条件,为下一步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建议通过政府采购、国防采办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应用领域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早期市场支持,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模式走向成熟。”

此外,在加快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检测认证体系方面,王麟还建议,要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要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6.jpg



可在科技产业园区

打造区块链“样板”

“作为科技孵化园区的工作者,我很关注新技术对产业的赋能、对经济的驱动。”市政协委员、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潮谈到,2017年,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提出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历经3年,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和高效能治理的有力参与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企业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赋能重生,促进产业生态逐渐修复,理性有序的城市加速回归。“比如,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网络视频等新兴技术表现亮眼。清晰可见的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在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新经济新动能的逆势成长。这些技术也在今年4月被明确为‘新基建’之列。”高潮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都有相应的落地应用,且和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融合创新,“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在产业融合方面,与金融、知识产权、能源、医疗,农业等产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此次参会,高潮将聚焦区块链产业的培育,向大会提交《关于搭建楼宇+区块链产业平台,培育区块链产业生态》的提案。

“希望政府针对区块链产业平台搭建、区块链应用生态打造,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区块链产业生态、区块链应用生态落地。”高潮在提案中建议,可在一些较为成熟的科技产业园区试点先行,为将来建设更多区块链产业园区、区块链产业楼宇积累经验打造“样板”,营造最适宜发展的区块链产业专业的孵化环境,从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发展完善,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7.jpg

针对推动区块链产业平台培育的具体举措,他认为,可以通过促成区块链在产业园区、楼宇的落地,推动区块链企业与楼宇经济有机结合的新尝试,构建“空间+配套+运营”的模式,有效搭建区块链上下游产业链环境,推动楼宇经济+区块链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持续发展。在产业楼宇对区块链企业进行专业孵化和服务的同时,再为其减负,让区块链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其创新应用发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