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类实验室74个
科研实力不容质疑
“十三五”以来,新上各类科研项目1570项
科研成果遍地香
而今天(10月10日)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
一场特别的“企业家进校园”活动
在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如期而至……
2019年10月10日,“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场活动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成都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温江区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搭建起产业功能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对接平台,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助推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本次活动聚焦医药健康、医疗康养、医疗美容产业领域,采取“1+3”组织形式,1个主体活动包括集中签约和产业功能区及创新资源的推介,3个子活动包括参观实验室、逛科技成果和产品体验超市、精准对接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章昭出席活动。成都市相关市级部门、区(市)县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及相关产业功能区负责同志,成都中医药大学相关部门、处室、学院领导,医药健康、医疗康养、医疗美容领域专家、创新团队及科研人员代表等400余人参加活动。会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廉主持。
专场活动的主体活动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百会堂会议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致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丁小斌局长介绍了成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校企双进”活动开展情况。
刘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刘毅表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富强的标志,70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卫生健康领域的中国奇迹。四川中医药资源丰富,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首批成立的4所中医药大学之一,科研实力强劲,此次“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场活动,搭建了政府、企业家、校友与学校师生沟通、交流和推介的平台,总结前期经验,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也推动高校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次问题和障碍,破解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激发教师创新创业热情,有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各个环节。
下一步,成都中医药大学将大力推进与政府、企业及校友各领域的深度合作,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助推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健康产业高地的建设。
丁小斌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小斌表示,近年来,成都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科技中心。成都是中国中西部最具活力的特大中心城市,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8位、省会城市第2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下,成都经济快速发展,创新要素迅猛聚集。
为探索校院企地深度合作新模式,打通我市企业与在蓉高校院所对接通道,我市启动“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百校千企大对接”,为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推进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此次“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场活动,按照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梳理了94项中医大具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邀请了100多家以成都市为主的企业代表参会,希望与会嘉宾积极参与,共谋未来发展机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高校则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对接、全面融合。活动上,月子期中医整体调护方案、汉和同康本草咖啡配方技术等7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2000万元。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润馨堂药业有限公司、四川蓝堡咖啡有限公司、四川辅正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春秋华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正业新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上台签约。
小科:建设产业功能区,是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两年来,成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方式变革,系统构建“5+5+1”产业体系—“16+1”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三级支撑体系,努力建设成为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特色产业优势区、先进要素集聚区和体制改革先行区,持续增强城市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
活动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成都医学城分别就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服务和发展规划及政策进行了推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推介。实验室致力于促进西南区域发展,提升中药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实验室在平台建设、项目承接、高质量论文发表、人才队伍引进及培养、专利授权、协同创新、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及合作交流方面成果丰硕,取得了首创重要“品质制性效用”多维评价模式、成立川附子大品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中药国际注册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围绕科技创新服务,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对“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进行了推介。为解决资源与需求之间“找不到”“配不准”“难交易”的难题,2014年启动的“科创通”平台,旨在打造“科技版”的“天猫商城”。“科创通”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链条,提供系列服务与产品,平台资源“够丰富”,聚集了2.8万家科技企业,积累了大量服务机构,梳理汇聚了众多国家级创新平台信息,并为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制作了全景图,实现“一图尽览”;产品“有爆款”,围绕企业需求,科创通提供了政策攻略、定制化培训、政策反馈等政策服务和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等科技金融服务,此外,还积极培养技术经纪人,并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活动“塑品牌”,开展“菁蓉汇·校企双进”三个版块系列活动,搭建对接平台。
作为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家族成员”的一分子,成都医学城致力构建“三医+”产业生态圈,建设对接全球的生物医学技术转化中心、西部最大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医学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医学城集中布局医学研发、医药制造、医疗应用、康养旅游四大产业链。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推进机制上,温江创新实施“一个脑袋(科研机构)两只手(政府、企业)”协同创新模式,联合国内外高校共同构建以高校为核心,产业主体广泛参与、互动协同,产研高效转化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同时,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成果与市场,让科技与产业,让创新与经济握起手,成为成都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活动还组织与会嘉宾和企业家参观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大健康谷,展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健康、医疗康养、医疗美容领域94项优质科技成果。
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201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建立“一库三平台九大技术单元”的中药资源创新研究平台,实验室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80余项,获研究经费3.3亿元,开发了系列创新药物和相关新产品,完成了参附注射液、康复新液等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成果带动直接经济产值超过100亿元。实验室建成首个国家中药战略储备库——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牵头组建西南道地药材协同创新中心,先后与好医生药业集团、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中医大健康谷
作为“环成都中医药大学健康产业经济圈”核心,“中医大健康谷”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政府进行深度合作共建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孵化平台。整体建设以“立足中医药,服务大健康”为核心目标,以“政府引导、资本纽带、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原则,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体系、技术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联盟和资本平台、技术推广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汇集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完善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全链式转化体系,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随着建设推进,健康谷将继续开启桥梁作用,搭建多个合作平台,坚持校院企地协同创新,着力拓展经济圈辐射范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具有四川和成都标志性的国际健康产业经济圈。
“创新成果展示”与“产品、服务体验”相结合,需求方与科技成果直观接触。在“超市导购员”的带领和讲解下,与会企业家走进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的“沃土”中,现场“挑选”项目,亲身体验中医药健康、医疗康养、医疗美容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科技创新拉开了广阔的“战场”,让科技成果“变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大学、企业的深度融合,更是产业升级调整、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成果对接会。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研团队围绕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素问修龄”中药化妆品、医疗级“月子会所”专业项目实施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药溯源系统、目然眼养疗检训系统、“彭氏精元”精皇汁液为重点的黄精系列创新产品、智能中医敷贴等7项中医健康领域重点成果进行了现场推介,让与会企业家进一步了解了科研创新成果、新型服务。此外,企业家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还进行了自由对接,把科研成果与经济紧密结合,让科技成果“变现”。
此次活动,成都中医药大学7个项目路演团队、90个科研成果团队以及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等4个相关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代表与115家企业实现了94项科研成果和25项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菁蓉汇·校企双进”系列活动279场次。其中,市科技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及区(市)县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22场、“科学家进园区”142场、“百校千企大对接”活动走访对接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5次。“市上引导、区(市)县主导、产业功能区主动作为”的常态化推进“校企双进”活动局面正逐步形成。
7月的风
8月的雨
9月的花果香四溢
10月的金秋收获季
当成果对话市场
当企业走进高校
在这场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革命中
“校企双进”深度融入产业功能区建设
让66个产业功能区“最前沿”
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