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1月22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正式启幕,成都也进入到“科幻时间”。
本次大会正式发布《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成都最终以75分的总分,超过北京、深圳成为中国十大科幻城市之首,当选“2019年中国最科幻城市”。
为了给市民带来一场科幻盛宴,本届大会还设有科幻产业类、科幻文化类、科幻学术类、科幻教育类、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专题等五大类40余场论坛,邀请14个国家的国际嘉宾近60人,罗伯特·索耶等世界科幻“雨果奖”或“星云奖”得主,藤井太洋等国外科幻协会负责人,比尔·罗霍等多届世界科幻大会申办(举办)组委会主席、副主席或顾问等,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等我国著名科幻作家悉数亮相成都,可谓大咖云集。
“在一个外地人眼中,100年后的成都会是什么样的?”“刘慈欣对于《流浪地球》改编那么大,有看法没呢?”“我想写自己的科幻作品,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呢?”……每一个开脑洞的问题,在本届科幻大会上都可以找到答案哦,这么好玩又有趣的科幻大会,快让小科带你来瞅瞅吧。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仪式上,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三丰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在《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中,成都总得分位列第一,成为2019“中国最科幻城市”。
根据该报告,中国十大科幻城市依次是:成都、北京、深圳、上海、南京、重庆、广州、西安、天津、武汉。
三丰介绍,上述报告通过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媒体覆盖和居民接受四个维度16项指标,整理多个来源的大数据和调研数据而得出。具体在产业发展维度和政策支持维度,成都均排名第一,“成都科幻作家总人口比例高,机构活跃度高,科幻会展和主题公园潜力巨大;成都获得的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也领先于其他城市”。
三丰介绍,一线城市媒体发达,对科幻的覆盖率高。在居民接受方面,成都排名第四。其中,成都的百度搜索指数最高,居民对科幻认知度强。三丰特别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成都、西安、重庆,电影《流浪地球》票房是高于《复仇者联盟4》的,“成都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支持力度更大,值得点赞。”
自1991年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首次举办以来,成都以其悠久的科幻文化历史、浓厚的科幻文化氛围和频繁的科幻文化活动,成为中国科幻迷心中的“中国科幻之都”。这里集聚了科幻世界、时光幻象、八光分、赛凡科幻、海星社等科幻产业机构,诞生了“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冷湖奖”等中国较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发掘培养出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等中国顶尖科幻作家。
339电视塔附近高楼林立,人们喝着咖啡收看全息投影里的川剧表演;
星球大战一触即发,装饰有大熊猫、青铜大立人的舰队整装待发;
能量转换机随处可见,他们收集太阳能,转化为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电能……
100年后的成都将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100年后的成都”优秀作品展令人眼前一亮,参赛选手们用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表达了对未来丰富的想象。
在本届大会上,公布了由成都市科协主办的“100年后的成都”科幻作品征集活动的获奖名单,《影像志:味之城,或城之味》《100年后的成都》《百年后成都的空中生活》《重生》等一批以成都为背景的科幻小说、科幻画、科幻短视频获奖。
“100年后的成都”科幻文学作品一等奖获得者杨晚晴的作品是《影像志:味之城,或城之味》,他从成都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美食出发,构思了一幅未来成都画卷:“在未来普遍都市城市都凋敝的情况下,成都依然坚强的存在着,这来源于成都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来自于对美食的追求,发展出城市和农业融合的一种新模式,来供养整个城市。”
儿童美术作品一等奖《百年后成都的空中生活》季姝妤
成人美术作品一等奖《100年后的成都》(笔名:秋原)
杨晚晴表示,这是他对成都“爱的表白”。让人惊讶的是,深深热爱成都的他生活在昆明,经济学才是他的专业。杨晚晴认为,“我虽然不生活在成都,但我几乎每年都会来成都,对成都十分熟悉。虽说没有生活在成都,但可能会让我以一种更中立的观点来想象成都的未来。”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将一直持续到11月24日,各类专项活动、展览活动多多,今天小科带你提前进入科幻世界。
中国科幻成果展,
可以亲身感受“成都科幻到底有什么?”
这里有《科幻世界》杂志为代表的成都本地科幻文创成果,还有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天地出版社、赛凡科幻空间、海星创造、八光分等科幻迷熟知的成都本土机构参展。
银河杂货铺展区和跳蚤市场更是科幻迷不可错过的热闹市集,还可以在这里淘到心仪的小物件哦。
小科:本届科幻大会还有许多有意思的项目哦,等你来发现!
一大波科幻图片来袭
《流浪地球》大热之后,中国科幻电影要如何才能赶超好莱坞?不少科幻迷、青年人都有一个科幻梦,那要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不妨来听听大咖们如何支招!
对话: “雨果奖”获奖者刘慈欣
成都之于刘慈欣,有着不同于别处的意义。刘慈欣笔下的《三体》《流浪地球》,最初都发表于一本叫《科幻世界》的杂志,这本1979年创刊于成都的科幻杂志,2000年曾经以发行量40万册达到世界之最,而它,就扎根于成都。
刘慈欣
话题: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Q:对于成都正在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您认为成都具有哪些优势?
刘慈欣: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的科幻正受到世界注意。同时,成都有着比较悠久的科幻传统,《科幻世界》在成都培养了大批作家和科幻迷,成都具有科幻氛围。此外,成都还有着城市魅力,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情、文化和旅游魅力。
Q:成都是您一来再来的城市,为什么喜欢成都这座城市?
刘慈欣:对成都的喜爱,主要来源于与科幻的连接。我们都知道,《科幻世界》就在成都。
Q:今年是《科幻世界》创刊40周年,谈谈《科幻世界》对个人和中国科幻发展的意义呢?
刘慈欣:我个人的第一篇科幻作品就在《科幻世界》发表,几乎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大部分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都是通过《科幻世界》发表的。可以说,在《科幻世界》这个舞台上,我从科幻迷变成了科幻作家。《科幻世界》是唯一一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延续到现在的科幻杂志,培养了大批科幻作家和科幻读者,打下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基础,也为中国科幻下一步发展铺下了道路。
话题: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
Q:科幻电影应该是对原著的还原度高一点好还是创新多一点好?
刘慈欣:科幻电影的内容来源一部分是从科幻小说中改编而来,但更多的应该是原创。但目前国内现状是以小说IP改编的电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折射出国内科幻编剧是一个短缺的领域。未来,科幻电影内容的来源应该有一个适当的配比。
而对于科幻电影改编是否要完全参照原著,这应该依具体的作品而定。比如,以《安德的游戏》和《火星救援》为例,二者改编都十分尊重原著,但票房和口碑却不一样,《安德的游戏》表现差强人意,但《火星救援》大获成功。我个人赞同电影对原著进行大改。因为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电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高成本的电影会面临更大的制约,而科幻电影不能只面向科幻迷,更要面向普通大众,要变成大家都喜欢的作品,要做到这点难度很大,改编是必须的。最终,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是观众满意不满意。
Q:科幻电影究竟应该是软一些好还是硬一些好呢?
刘慈欣:我认为这是这是一个伪命题,应该鼓励各种风格,形成百花齐放。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软硬科幻的判断,应该是在于思维方式,而不在于作品中多少科学知识。对于传统以科学知识构建的科幻小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观众其实已经可以理解作品中的科学知识,并不见得小众,因此,以科技为硬核的电影,应该还是有市场的。
对话:美国科幻作家、2018年“雨果奖”获得者苏珊·帕尔梅
美国科幻作家、2018年雨果奖获得者苏珊·帕尔梅是第一次来成都,她觉得这里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城市。来到成都,她也为想要写作科幻作品的科幻迷们提了一些建议。
美国科幻作家、2018年“雨果奖”获奖者苏珊·帕尔梅接受采访
话题:科幻迷要如何完成自己的作品
Q:科幻迷要如何完成自己的作品呢?
苏珊·帕尔梅:通过美国的出版社和杂志,我看过许多短篇的中国科幻小说,这些小说都非常棒。中国的科幻小说中融入许多中国文学,而正是这些中国独有的素材让这些小说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有了更多的价值,构建起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中国《三体》这样的小说跟美国许多的科幻小说一样,都为大家提供了更多新的视角,而整个世界科幻小说的发展正需要不同文化和不同视角的交换,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幻事业的发展。
科幻小说要以读者为主,读者喜欢小说里面的元素才是真正重要的,小说的故事性和可能性对读者来说是一扇打开信息的大门,并为他们提供一些不同的观点,更加全面地去认识这个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时不要去跟随潮流和市场,这样可能让视野变得狭窄,写不出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