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从中央到地方
从防疫一线到科研攻关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早已打响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指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做出“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部署;成都市委对此也做出了具体要求。成都市科技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系列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成都市科技局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多措并举、科学施策,制订出台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科技创新7条措施,及时启动防疫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科技防疫宣传,全面打好科技战“疫”。
1月30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紧急启动了8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从疫情防控、临床治疗、检验检测、医护院感、中医药研制等多个领域支持成都域内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力量。
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作用愈加突显,当初启动这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考虑为何?
目前,首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进展如何?
未来,科技还将为疫情防控发挥怎样的作用?
从2月25日起,我们将推出《走进科技战“疫”一线》系列报道,对话成都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各科研项目团队,解码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一线故事。
在今天的首期报道中,让我们走进成都市科技局,揭开科技攻关项目工作神秘的面纱。
时间回溯到1月29日
正月初五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
提出
疫情最需要的地方
就是成都市科技局的工作现场
在成都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诊断试剂研制生产的第一线
丁小斌带队来到了这里
在现场,询问试剂盒研制进展
深入实验室,了解技术推进情况
调研后,积极协调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进行迈克新型检测试剂盒临床验证试验
随后,成都市科技局快速启动应急科技攻关,为一线战“疫”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而这
只是成都市科技系统
战“疫”一线的
一个镜头定格
疫情发生以来,为能迅速掌握新冠肺炎科研攻关需求,确定第一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自1月27日以来,成都市科技局还先后来到成都峰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及科研一线,深入了解一线科研攻关需求。
“由‘一线’来提出技术需求,需要做哪些科学研究。”在谈及项目确定过程时,成都市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回忆道。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资源富集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希望建立5G互联网远程医疗会诊模式,与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共抗疫情,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
而在调研机构的选择上,成都市科技局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我们去了拥有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的市三医院,工作站前期已经对病毒研究有一定积累,此次紧急启动了对新冠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并开展药物筛选;我们还前往了成都市疾控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了解病毒快速检测方面需要获得哪些技术支持;此外,还有成都市传染病医院这一临床一线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键技术的优化与推广应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细胞受体多组学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体系建立及病情预测指标的筛选”……8个项目落地的背后,是“跑出来”的科研需求。
来自一线的科研需求又最终转化为科技力量,投入一线疫情防控之中。
据了解,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键技术的优化与推广应用”研究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能够运用5G技术与临床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快速开展病例研究,为攻关重症救治技术、投入一线开展治疗,争取了科研的“提前量”。
“血站血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平台的紧急研发”项目落地后,成都市血液中心用1周时间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平台的搭建及验证,目前已全面使用新建平台开始血液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截至2月19日,已对7265人份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细胞受体多组学研究及网络药理学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研究”项目依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将开展转录组测序、单细胞测序、细胞因子检测,并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ACEZ基因与生物进程关系。
“成都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响应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由成都市疾控中心承担,中心用3天时间,构建了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实时采集分析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成都市疾控中心还在开展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病学特征,并利用GIS系统,探索成都市新冠病毒肺炎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除了这几个项目外,其他各个项目也都在有序推进中,”成都市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还将继续前往项目牵头单位跟进项目进展情况。”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在一朝一夕。
成都市科技局确定了“近期项目”“中期项目”“远期项目”三个阶段,根据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确定科研攻关方向。
除已经开展的首批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之外,成都市科技局对早期精准检测诊断、临床治疗药物、抗体及疫苗研发、中医防治等新冠肺炎防治中的重点科研领域,随即开始了项目的征集。2月7日,成都市科技局发布《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科技项目的通知》,紧急启动征集一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早期检测、治疗以及防控中的问题,这也是成都市第二批有关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已征集到了400多个项目。”成都市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以科技支撑新冠肺炎的防控,“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检测、防控、治疗的科技水平。”通过项目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路线制定和科研攻关,一方面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也促进这些单位相关科研实力的提升。
此次疫情防控,能够实现项目的快速梳理、落地,离不开成都科技项目体系对医疗领域的重视,通过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技术创新研发项目相关支持政策,申报单位可以实现“前资助”,能更快获得支持;此外,成都市科技局坚持“特事特办”,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强对科研攻关的服务。
2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3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其中之一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就是“成都造”——由博奥生物、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设计开发的这款产品,正在迅速应用到疫情防控前线,为一线提供快速、精准、有效诊断。
而像这样的科研产品
在成都还有很多
像这样的攻关镜头
还在陆续“上演”
成都科技人
正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
为这场战“疫”助力
解码预览
接下来,《走进科技战“疫”一线》将走进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阵地”——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科技“疫”线“战报”。
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为成都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如何深入一线、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依靠这些正在推进的科技攻关项目,将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怎样的助力?
图据受访者,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