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同疾病较量
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
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2月1日,清晨8:00。迈克生物PCR实验室的试剂准备间里,研发人员王小燕坐在实验台前忙碌着,负责前期配置工作的她,在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环节中起着“打头阵”的作用。春节前,王小燕刚休完产假,疫情发生后她毅然回到岗位上。
这一天的深夜22:00,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市公卫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有疑似病例标本即将送来检验。负责检测的组员们立即着手准备,穿戴连体防护服、防水靴套,戴N95口罩、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
一个试剂盒背后的两个“一线”,都与一个接力生命的事情关联着:一个是科研一线、一个是医疗一线,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
一座城市之中的两盏灯、两支队伍、两种忙碌,在疫情的生死时速之下,合二为一,同频以进!
面对疫情,成都市公卫中心携手迈克生物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体系建立及病情预测指标的筛选科研攻关项目,通过科技赋能疫情阻击战,在另一个战场上与时间赛跑。这也是成都市紧急启动的首批八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就在3月1日,成都市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的迈克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科技战“疫”的一线,成都从未缺席。
2月1日清晨 ,迈克生物实验大楼显得特别安静,走上5楼实验室,这里的研发人员正在繁忙地工作,平添了几分生气。不久前,西南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成功诞生的消息让这里成为焦点。
记录临床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资料整理……研发主管赵雨航的一天忙碌而充实,他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方便面,春节期间喊不到外卖,每天有近20个小时呆在实验室里连轴转的他集中精力研究方案、做实验、做检测、比对数据、优化产品,靠着快餐充饥。试剂盒研发出来后,他又投入到临床试验当中,常常一天内光是往返企业和医院就要跑400多公里。
如何精准、快速、便捷地检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准确识别早期感染者,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关。换言之,如果不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接下来的一系列防控和诊疗工作便难以开展,而防控诊疗工作迫切需要检测的试剂盒。
时间紧、任务重,试剂盒的研发过程并不轻松。为了与时间赛跑,迈克生物100余名研究技术人员都和赵雨航一样,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饿了泡碗方便面,累了在实验室打个盹,尽全力在最快的时间内研发出试剂盒供临床使用。
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研发团队还设计了多组探针和引物,通过反复试验,寻找引物与探针最佳组合,从而对病毒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达到精准检测的目的。据悉,三重靶标基因检测的引物探针设计涵盖了目前发布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即便是患者只感染了一两个靶标,也能检测出来,可靠性达到100%。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恐惧,尤其是临床试验过程中,我们也要进入到检测实验室中,和患者标本里的核酸近距离‘接触’,有感染的风险,但在疫情面前,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迈克生物研发总监龙腾镶说。
好消息,也从一线传来:
3月1日,迈克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本次获证试剂盒为三重靶标设计,能更大程度避免新冠病毒的漏检,临床试验显示试剂盒拥有良好的试剂性能,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检验耗时相对较短,可实现2个小时内完成96个测试。
面对疫情,1月30日,成都市公卫中心紧急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由院领导牵头,科教科进行科研管理及全面布置,团队涉及临床、公共卫生、医院感染、护理、检验、影像学、重症医学等学科。
同样在这一天,成都市科技局紧急启动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立项支持280万元,加快推动疫情防控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装备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新冠肺炎患者快速筛查体系建立及病情预测指标的筛选入选重点项目。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无声战役就这样按下了“快进键”。
“我们团队主要负责方案的商定,根据方案流程进行合适病例的筛选,样本的处理检测评估,试剂盒的指标制定,数据的总结和分析等工作。”成都市公卫中心科教科科长罗东霞说。
成都市公卫中心传染病研究室罗槑博士是参与临床试验的研发人员之一。大年初二,非常时期,前一天接到返岗通知的她,紧急取消假期回到岗位上,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来。每次进行临床工作,都需要戴上N95口罩、护目镜和乳胶手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防水鞋套,好几个小时后才能脱下来。
为了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快速和准确,实验室24小时接受样品。由于标本接收时间不确定,他们必须做到随叫随到。
“我们每天要检测大量的标本,可以说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罗槑说,“要说一点都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想到那么多患者需要我的帮助,使命感和责任感就被激发出来了。我们只想着抓紧每一分的时间,让患者尽快明确诊断,尤其是疑似病人的诊断和排除,对我们疫情的防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病毒“零距离”的接触,既需要“艺高”,更需要“心细”。每一份样本的检测过程,需要完成20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危机重重,必须小心谨慎,同时还要反复核实病人信息以及样本信息。从采集标本到最终出检测结果,历时5-7个小时。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实验室工作量的增大,团队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攻关,目的只有一个——尽快研发出高效精准诊断需要的自动化检测体系,实现对每一个疑似患者的快速明确诊断,最大限度减少人群的感染风险。
为了确保每一个项目的进展,医院还启动日报表制度,每天下午四点汇报工作情况,紧盯项目进展,协调遇到的任何难题。目前,成都市公卫中心已完成数据总结,形成小结报告。
目前,迈克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在4个临床单位完成了1001例有效病例的检测,显示出检测精度高、检测耗时短等优点,该检测试剂盒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96份样本快速检测,大大缩短了确诊时间。同时核酸检测研究将样本采集与存取、核酸提取与核酸扩增分成2个标准试剂盒,打通了病毒检测上游样本处理和扩增检测的瓶颈,提升了检测的标准化程度,可发挥疫情期间对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的最大效能。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成都市公卫中心还携手迈克生物研发出了十几分钟快速出诊断结果的胶体金免疫检测试剂,为新冠肺炎患者快速筛查和临床诊断提供根据。“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检测人血清的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十几分钟肉眼观察即可获得检测结果。”罗槑介绍,该产品与核酸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新冠病毒检出率,避免“假阴性”结果,进一步提升检查准确率,为临床新冠肺炎的明确诊断提供了有力和精准的武器。这个求证与解答过程,如同显微镜之下的福尔摩斯循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成都市公卫中心针对疫情特点“排兵布阵”,既承担了患者的治疗工作,还承担了部分疫情防控的职责。在整个疾病发生发展链条中找准关键环节,寻求有效攻关方案。
成都市公卫中心在全力精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院感防控,成功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作为成都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这既离不开成都市公卫中心全体员工的努力,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成都首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成都市公卫中心护理部主任万彬牵头的荧光标记技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次疫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为了控制接触传播,实现我们的‘零感染’,我们在患者出隔离区后,用荧光标记患者隔离病区高频率接触物体表面,包括桌面、柜子、床等。”成都市公卫中心护理部学科秘书赵霞说,荧光具有隐形的特点,肉眼没办法看到标记,工作人员在消毒之前,并不知道哪些地方做了标记。“如果没有清洁到位,我们通过紫外线检查就会出现标记,从而来实现消毒隔离无死角。”
同时,成都市公卫中心长期形成和执行的一套院感、护理操作规范,重视感控细节,如规定必须在哪些物体上标记,检查工作人员对病区进行清洁消毒情况、检查荧光残留情况,记录、计算荧光标记清除率并进行反馈等,都为今天的“零感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有太多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在实验室里、在显微镜下与时间赛跑,无私奉献,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码预览:
下期,《走进科技战“疫”一线》将走进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技战“疫”一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科技“疫”线“战报”。
部分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