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所全面完成成都市2016年度科技创新创业统计监测和动态分析。监测分析显示,2016年,我市着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提升明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较上年增加3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10.6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4%,“十三五”开局呈现良好态势。
一、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2016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87.38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59.6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8.9%;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实现产值3437.6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41.0%。
从区域分布看,一、二、三圈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68.8%、24.5%和6.7%,产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8.2%、24.9%和16.9%,中心城区及高新区产业规模和增长贡献突出。三圈层同比增速高出全市12.2个百分点,加快追赶态势明显。
二、高技术服务业利润大幅提升
我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平均从业人员18.32万人,同比增长1.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38.76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135.72亿元,同比增长45.3%,高出去年同期42.9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看,一圈层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10.66亿元,占全市的97.7%,我市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中度较高。二、三圈层同比增速分别高出全市19.8和31.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迅猛。
三、专利结构深度优化
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19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6件/万人。发明专利申请增速高出同期全市专利申请6.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7个百分点,专利结构深度优化。
图1 2016年副省级城市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比较(单位:件)
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占67.6%,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都制造2025规划》确定的14个重点产业共获得专利授权35294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85.4%,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3个产业专利授权总量占14个重点产业的73.0%,是我市专利密集型产业。
从区域分布看,一圈层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占全市的69.7%和71.9%,成华区、高新区专利申请中发明申请占比过半。三圈层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33.8%和29.3%,分别高出全市1.7、13.8个百分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四、技术市场交易较快增长
2016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463.8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输出技术合同成交261.83亿元,同比增长10.8%,吸纳技术合同成交202.06亿元,同比增长18.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输出技术、吸纳技术成交额分别排名第5位和第6位。
图2 2016年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比较(单位:亿元)
企业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全市的89.7%和85.6%,作为我市技术成果的最大供求方,企业技术市场主体地位持续稳固。技术服务合同输出技术、吸纳技术成交额分别占全市的49.6%和52.9%,科技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电子信息领域输出技术、吸纳技术成交额分别占全市的46.7%和26.0%,均占居行业首位,表现出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为活跃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从区域分布看,一圈层输出技术、吸纳技术成交额分别占全市的83.8%和83.1%,技术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优势明显。二圈层输出技术成交额同比增速高出全市72.0个百分点,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三圈层吸纳技术同比增速高出全市46.7个百分点,技术成果吸收和产业化应用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