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8| 浏览:6579次

作为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的

核心驱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量子信息、高温超导、地球环境等

前沿领域

取得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

成都

在多重历史机遇叠加下

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正积极打造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校友企业、创投机构……当创新之城和科技名校碰撞,又会激起哪些发展的澎湃动力?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10月15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举办的“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蓉漂人才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场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成都市“5+5+1”重点产业领域,深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资源、校友企业项目优势,搭建起成都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对接平台,引聚项目人才、汇集创新资源,赋能成都高质量发展。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尧,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出席活动并致辞。中科大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主任吴长征,中科大对外联络与基金事务处副处长朱洪超;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蒋明,成都市投促局副局长张平,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常务副院长曹剑绵等参加活动。中科大的相关部处、院系的专家和创新团队,成都市相关区(市)县、产业功能区的负责人和来自产业界、投资界的企业家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话机遇,展未来——市校携手共谋创新发展

共享发展机遇,共绘灿烂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尧、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分别致辞。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傅尧在致辞中表示,同为历史古城,合肥与成都是区域经济贸易中心,今日正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引擎。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平均每1000名本科生中就产生了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目前,学校正加快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领域的创新、部署,构建基础前沿学科优势,推动工程技术学科、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跨越式发展,并在量子通信、智能语音、微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新成果。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丁小斌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成都正积极推动“两中心两地”建设。2021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72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826.3亿元,同比增长20.4%;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顶尖科研院所;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已揭牌成立,多模态网络与通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成都超算中心获批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当前的成都正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此次活动,双方围绕成都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与中科大相关团队进行交流,推进中科大科研团队和成都相关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服务城市产业创新升级,为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活动现场,吴长征对中科大创新资源进行现场推介,张平介绍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释放合作机遇。四川天府新区科创和人才工作局局长石建介绍了四川天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细数了创新“家底”,并现场向中科大团队人才发出邀请。

推动创新项目落地成都

引聚高层次人才汇聚蓉城

四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关于量子计算测控仪器仪表项目的投资服务的合作协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无锡洋湃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智能计量装备研发生产及洋湃科技区域总部项目投资合作的合作协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签署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协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中科大双创学院、中科大四川校友会、中科大重庆校友会签署举办首届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成渝赛区比赛的合作协议。

“四川天府新区是展示成都近年来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一个窗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创立的无锡洋湃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项目的签约方之一,洋湃科技创始人陈继革表示,推动科技企业发展,成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并为人才留蓉发展打出了政策配套“组合拳”,为科技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此次签约,洋湃科技智能混相计量装备研发生产及区域总部项目落地天府新区。“四川有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目前已完成了从0到1的技术攻关,以天府新区为锚点,未来,我们也希望抢抓市场机遇,完成从1 到100的市场拓展,与天府新区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陈继革说到。

晒家底,寻合作——成都释放携手共赢新机遇

在多重历史机遇叠加下,成都拥有大量合作机遇。如何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为进一步让校友企业、投资机构“走近”成都、了解成都,让成都企业认识中科大、对接成果资源,活动期间还组织举行了市校座谈会。成都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市级部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武侯区、双流区、郫都区等区(市)县与中科大校友企业、成都企业代表以及创投机构代表近70人共聚一堂,推介成都、交流需求、对接洽谈。会议由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主持。

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蒋明介绍了成都产业功能区发展情况和典型案例。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局平台处副处长蒋军、武侯区锐湖新材料科技中心副主任蔡飞分别对成都高新区发展情况、武侯区锐湖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发展情况进行了推介。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从上至下: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局平台处副处长蒋军、武侯区锐湖新材料科技中心副主任蔡飞

成都的好客点燃了企业的热情。会上,参会企业家纷纷释放积极信号、畅言未来发展。

建议畅想——在成都建立有关分支研究机构,未来关注产业数字化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明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考虑在成都设立中科大西南研究院或类似机构,发挥学校学科优势,辐射西南地区;同时,希望成都高度重视产业数字化工作,发挥中科大系企业数理天然优势,与成都产业发展结合,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安徽华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大礼表示,中科大校友有很多好的创新产业,但散布全国各地,没有进行整体整合;结合自身公司电力信息主业,他建议,希望未来在能源领域,以“双碳”为引领,通过联合政府机构、电力企业和社会力量成立研究院或以其他形式在成都落地,整合资源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此外,北京家树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认为,当前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尚未触及开发底层工具问题,希望未来能重视在该产业链上加强补链发展,让底层开发更柔性、更智能;安徽省广播影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副主任李传云建议,希望到四川、成都合作建设相关的综合实验室,赋能数据安全。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从上至下:北京家树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安徽省广播影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副主任李传云

通过一系列推介、交流,参会校友企业对四川、成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安徽研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维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业服务整表生产、从事表类物联网模块研发以及相关智能硬件定制化设计的合肥本土创业企业,每年公司销售约200万只,预计今年整体营收约8000-9000万元。“跨过一个亿门槛实现超越,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给予了我们这个契机。”放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姜维看来,整个西南市场十分可观,未来将考虑在四川投入更多精力和销售资源,在推动整表业务上形成突破。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致力于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早已看好成都、谋篇布局。2018年,国科量子在成都成立子公司,并积极参与到西部地区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我们很早就在此做了布局。”四川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介绍,成都信息产业优势十分明显,拥有一批相关领域科研院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干线把成渝和整个国家的网络连接在一起,还将在成都建设卫星地面站,通过卫星地面站与‘星地一体’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联通,构建与全球互联互通的量子基础设施。”参加此次活动,黄伟感触颇深。他表示,通过这种活动,高校、企业、政府能够面对面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我们和中科大很有缘。”允治资本的合伙人、总经理罗超介绍了与中科大的缘分,“我们在成都的被投企业——瀚辰光翼的创始人,就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我们也是在市科技局组织的活动上认识的。当时虽然还没有产品,只有一些工程样机,但我们仍然投了天使轮,目前瀚辰光翼已经获得了多轮融资,进入发展快车道。”从投资机构的角度,罗超认为,中科大项目有几个突出特色,“首先是科大系的企业创始人特别落地,接地气,科研很扎实;其次,在行业上,大多数均有硬科技的背景,这也是当下投资机构最看好的方向;第三,注重科研和市场有效结合,既有科学家的实干又有企业家的开拓精神。”罗超认为,在“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的背景下,“校企双进”活动能让成果与资本、市场结合,“让搞科研的人更多地认识市场;让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更多地了解前沿科学研究。只有了解了科研的前沿究竟在做什么,才能有效评估市场,进而产生合作。”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说成果,亮技术——中科大“硬核宝藏”现场寻合作

在人工智能大潮来袭时代,类脑智能技术作为迈向人工智能的新可能一直备受瞩目。中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我国类脑智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向与会者展示了属于该领域的“顶流”技术。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走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栋红黑色相间建筑楼,即是中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所在地。

作为前沿交叉学科,“类脑智能”通过借鉴人脑神经结构及信息处理机制,研发机制类脑、行为类脑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既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国际科技界必争的重要战略领域。2017年获批成立的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类脑智能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也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建设单元。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实验室主要聚焦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类脑计算系统、量子人工智能、类脑智能机器人等六大领域,打造类脑智能全链条技术创新。”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特别介绍道,除了加强基础科研攻关,实验室还特别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已在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

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共促高校与企业合作共赢。利用3D技术修复骨损失、通过新型薄膜技术促进5G通信发展、高端材料防止墙面脱落……聚焦材料和能源领域,活动现场推介了7项中科大创新团队科技成果,精彩亮点不断。

应用3D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真正实现“复古重生”——这就是中科大生物物理学博士韩健带来的“复古重生—基于新型生物材料的个性化可降解骨组织工程支架”项目。该项技术使用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结合配套3D打印设备,形成个性化可降解骨组织工程支架,价格优势明显,真正投入产业化后将成为骨缺损患者的福音。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5G通信技术自诞生以来,对于接入工作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赵浩远所介绍的“5G通信设备用液晶高分子(LCP)薄膜产业化”项目涵盖高频柔性电路板基材LCP薄膜配方、工艺、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整条生产线,对于满足此项技术要求具有显著优势,将填补国内LCP薄膜市场的巨大空白。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怎样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建筑外墙面脱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院士团队荣露露带来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节能材料合成及应用”项目对解决此类安全问题提出了新途径。据荣露露介绍,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具有轻薄、安全、耐久多种特性,使用该种材料涂抹墙面在避免脱落事故发生的同时还兼具绿色环保、施工简单、降低能耗等作用,将成为驱动建筑行业更加安全环保的重要技术力量。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高盐废水‘膜’法资源化”“高比能高安全储能配电系统”“基于全氟己酮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与热失控抑制一体化装置”“疏水气相法二氧化硅”项目。

活动现场,来自成都的企业家四川元匠科技有限公司李晓瑜,聚焦“量子通信+AI”业务发布了企业相关需求。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汇高智、寻人才——中科大学生看好成都 愿当“蓉漂”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21“蓉漂人才荟”此次也走进中科大,天府新区“组团”亮相,刮起了一场“科创旋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组团”招才引智,向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在活动现场,不少中科大学生“慕名而来”,各企业招聘展台“人气”爆棚。“我们此次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优势行业17家重点企业现场揽才,提供优质岗位逾200个,最高年薪达45万。”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来自中科大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研三的学生邓传玉“一口气”投了四份简历,“成都是‘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发展有目共睹。我对未来去成都工作十分向往。”在邓传玉看来,成都工作、生活环境和节奏都非常不错,更为重要的是,成都也能提供优质的发展机遇。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李秉宸今年才研一,此次来到“蓉漂人才荟”主要想为以后回到成都工作“做准备”,“我在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时,城市环境和工作氛围也是我考虑的重要因素,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同样重要。我的专业方向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成都已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孵化了本地的人工智能团队,我相信,这对我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李秉宸开心地表示,“其实,不仅是我,我的很多同学也对成都充满向往。作为成都人,这让我‘与有荣焉’。”

牵手中科大 “智”汇成都!这场校企双进“硬核”配置


作为招聘企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此次也来到“蓉漂人才荟”现场“引智”,“中科大的许多专业与光电所的技术需求十分匹配,生源质量也十分不错。借着此次活动平台,我们也来到现场招贤纳士,希望找到合适的人才。”手里拿着一摞简历,光电所工作人员表示,这种高层次人才精准对接交流对用人单位来说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能面对面地与学生近距离交流,“我们希望除了为光电所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也为成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