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7| 浏览:8404次

7月26日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的消息

迅速霸屏朋友圈

值得一提的是

这背后,成都科技大显身手

不仅承担了机头的制造

还为“鲲龙”装上了“眼睛”“耳朵”和“嘴巴”……

事实上

除了能上天、能下海的“鲲龙”AG600

在我国星辰大海的征途中

“成都造”从未缺席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成都造”助力“鲲龙”成功海上首飞

事件回放

2020年7月26日10时许,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也为下一步飞机海上科研试飞及飞机相关性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鲲龙”的机头是“成都造”

大名鼎鼎的“机头专业户”——航空工业成飞民机,承担了“鲲龙”AG600机头部位的重要生产任务,成为AG600“上天入地”的重要保障。

从技术上看,AG600与其他机型机头相比,机头尺寸大,长将近10米,在机头结构上上半部按照飞机结构设计,下半部按照船体结构设计,对生产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作为一款水陆两栖飞机,AG600对水密和防腐性能技术要求高,在实施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从生产内容上看,AG600项目管理难度大,成飞/成飞民机在AG600项目承担的试制任务除了机头部段外,还涵盖了全机电缆、导管及试验所需的铁鸟试验件、试飞测试导管等内容。在如此巨大的任务量之下,还要面临研制周期紧张、“一型三地”跨地域管理的挑战。作为第一款严格按照适航标准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在某些适航条款的验证上,AG600都是先行者。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当前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很少,关键的水上起降都处于技术封锁状态。

针对各项技术难题,成飞民机工艺部门邀请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识别,并做了大量工艺试验及装配三维仿真进行技术攻关,不断优化设计参数、改进制造工艺。同时,针对“一型三地”跨地域管理,项目团队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最大化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确保了三地项目顺利推进。

据成飞民机相关负责人介绍,AG600项目研制中采用了基于产品数据成熟度管理的工艺设计高度并行工作模式。在项目策划之初,成飞民机便对研制各个环节的风险点进行了识别,并在产品设计不同阶段,相应地启动了工艺技术准备、材料风险采购等工作,有效保障了生产进度。

“鲲龙”的“眼睛”“耳朵”“嘴巴”是“成都造”

位于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航电)牵头相关单位承担了AG600通信导航系统的研制。由电科航电承研的AG600通信导航系统,相当于飞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

“眼睛”是指飞机导航系统,为飞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主要包括GPS定位和导航,无线电台站测距(DME)、无线电台站侧向(VOR)、机载定向仪测向(ADF)和仪表着陆(ILS/MB)等。“耳朵”和“嘴巴”是指飞机的通信系统,主要实现飞机与地面台之间、飞机与飞机之间的甚高频语音通信,飞机与地面塔台之间高频语音通信,飞机内部不同站位之间的话音通信等。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拱门水礼

据了解,AG600飞机通信导航系统是首个国内主导设计研发的大型民用飞机通信导航系统。电科航电负责系统设计和集成研制,并联合国内供应商研制系统级核心航电设备,而外围产品则采购成熟的货架产品。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电科航电在核心设备研制和系统集成的主导性,也能充分利用成熟货架产品的优势。

从2017年12月24日陆上首飞,到2018年10月20日水上首飞,再到2020年7月26日海上首飞,整整945个日夜,电科航电的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外场试验和试飞工程团队从工程技术、质量适航、综合管理、安全保密等方位对AG600飞机进行了全过程的外场组织与保障,确保了鲲龙成功“出海”。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成都造”助力“收官之星”发射

事件回放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摄影:史悦)

“成都造” 让火箭信号时刻在线

为保障卫星成功发射,成都科研院所与企业纷纷助力。中电天奥承担了箭载应答机和天基测控终端、地面卫星测控系统、星载铷钟物理系统等多项任务,全力保障了卫星发射成功。

在此次发射任务中,中电天奥承研的多套测控系统,分布于我国测控“大三角”——喀什、佳木斯、三亚测控站,它们和天链一号/二号中继卫星地面终端站等为此次北斗三号卫星发射任务提供全面测控保障。

让火箭发射和卫星入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中电天奥承研的箭载外弹道测量应答机和地面测控系统就像是一条牵引着火箭和卫星的安全“风筝线”,应答机和地面测量雷达配合,实时传送火箭的精确位置、速度信息,使火箭按照预定轨迹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护送卫星起航;测控系统则精确测量卫星的姿态信息、遥测数据以及飞行状态,获取数据,及时判断修正,确保卫星正常入轨。

让火箭信号“时刻在线”。当火箭发射升空后,通过地面的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以及天链卫星保证全方位、天地无缝跟踪测量火箭飞行数据。

“成都造”保障研制生产工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余年以来,扎根成都的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全面参与了火箭、卫星的研制配套工作。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八大科研生产联合体之一,西南地区的航天排头兵,该院承担了“金牌火箭”一二级箭体结构、常温活门、箭上及星上电气产品、伺服机构、火工装置的研制生产工作。

近年来,面对高密发射需求,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大胆改革,除了在降低成本上狠下功夫外,也积极调整、适应北斗组网等高密度发射形势,在研制生产管理模式上积极创新,航天型号项目管理与型号管理相融合,形成了适应组批生产、验收的新模式,为北斗导航快速组网完成作出了贡献。

针对此次重点任务,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专题部署,对上箭上星产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质量再确认工作,对照任务和技术要求,对生产、工艺、检验等环节多次开展精细梳理确认,特别是对影响发射任务成败的产品进行了优化改进,加严筛选考核,进一步确认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验证措施的有效性,进一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确保所有上箭上星产品质量可靠放心,“不带疑点和隐患上天”,确保了发射任务“万无一失”。

“成都造”助力“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事件回放

2020年7月23日12点41分,我国国家航天局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利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本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完全自主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全新的里程碑。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探秘火星 这些来自“成都造”

扎根成都的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遥四运载火箭的重要制造单位,主要负责了长五遥四箭上配电器、附加控制器、电缆网等重要单机以及地面测发控整体系统的生产制造任务。2013年起至今,已完成35项129台套产品的生产交付任务,产品交付合格率100%。

针对长五遥四火箭“长寿命、高可靠”等技术特点,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机械加工、电子装联、电缆制造等8大类不同专业产品特点制定了近千份的工艺指导和保障文件。

护航星辰大海,成都造,走起!

而对于长五遥四的制造过程而言,一旦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一个简单的螺丝钉的背后,是十数道不同的制造和检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质量问题。有时,仅短短1秒钟的焊接操作时间差就会导致印制板的整体报废。高度的重视准备、严格的质量管控、随机的现场巡检、完善的保障体系、精湛的技师手艺,为长五遥四100%的质量可靠性铸就了坚实堡垒。

作为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长五遥四火箭,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攻关数不胜数。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精干技术力量集智攻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查找、分析、验证,重新设计制作专用工装,总结出了该组合型印制板连接器的焊接新方法,全面提高了焊接可靠性和焊接效率。再比如针对箭上附加控制器连接器本体长、焊接后易变形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成功攻克了令人头疼的防变形难题。

多项技术难题的成功攻克,为长五遥四的生产制造和成功发射夯实了基础。